2022大暑科普小知识,古人在大暑时会做些什么

2023-03-27 23:0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大暑科普小知识,古人在大暑时会做些什么》,欢迎阅读!
大暑,科普,古人,知识,什么

2022大暑科普小知识,古人在大暑时会做些什么

饮食:北方流行“贴伏膘”南方苏州享用凉冰

《逸周书·周月解》明确指出,“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二十四节气系统至周秦时期应已出现,汉代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有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载,大暑就在其中。

“书中的《时训解》中记载大暑时节的气象物候,表明‘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意指若这些物候气象不应节气出现,就会对农事、环境与社会不利。”所谓“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土润不溽暑,物不应罚。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就是说大暑时节就要湿热、高温,这对稻作农业等丰收有好处。

正因为与农事密切相关,因此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逐渐衍生出农俗谚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大暑连阴,遍地黄金”,亦表明大暑来临前后是一年中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

既为酷热节令,在三伏天热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这个时候,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等,北京俗语为“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京人还会做冰镇酸梅汤沿街叫卖;在南方,苏州人除了享用凉冰外,还有许多消暑的风物,乐善好施者在门口普送药物,“广结茶缘”。

发冰票、赏荷花、暑月游船

由于酷热气候,在以大暑为代表的三伏天内,人们以安居静养为主。为了消暑,还发明了种种民俗,在古代尤为昌盛。古有伏日颁冰之仪式,即伏日将头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明代文学家钟惺《夏冰》即是对此事的记载。”当时在京城有敲击冰盏、沿街叫卖凉冰的小贩,直到清代仍存,“冰盏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史料记载其‘清冷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至晚清,北京仍有赐冰之举。从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门例有赐冰,按照等级不同发放‘冰票’,人们凭借冰票自行领取。”





1 3


沿湖赏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盛夏六月荷花盛开,无论北京、杭州、南京,人们在傍晚时分,出门欣赏新开的荷花。相较而言,北京什刹海“荷花最盛”,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则泛舟其上;而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是盛夏赏荷的胜地。 “暑月游船也是当时民俗之一。旧时南京人在大暑时节,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风光无限。” 大暑诗句1: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大暑诗句2: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诗句3: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d3a253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