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学论文集锦9篇

2023-04-17 01:0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林业经济学论文集锦9篇》,欢迎阅读!
论文集锦,林业,经济学

关键词:林业 经济管理 对策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理论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结合、学科领域人员队伍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不足。 1.1 理论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植根于计划经济时代,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在传统上,学科可大体分为关注林业经济学、林业管理学和林业政策学三大主要领域,以森林资源最佳利用、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影响等作为核心内容。当前,学科边界更加模糊,涵盖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与林业相关的大多数命题,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更为鲜明。不仅如此,针对宏观和政策层面问题的关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体而言,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导下,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

重缺陷,而需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对理论体系进行重构(谢屹等,2023)。相对于学科领域中的林业经济实践,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构建工作存在滞后,导致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

1.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相关领域重大发展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显著,学科影响力未得到显著提升,凸现学科发展能力较弱。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制定林业政策、法规和进行林业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为林业管理部门规划林业建设发展,评价林业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论证组织和管理林业生产经营的形式和方式等,提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当前,受到理论界关注的林业经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林业碳汇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就集体林权制度而言,多数研究忽视了的目的与本质,从而忽略了对集体林经营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等关键命题,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成为政策优化和决策选择的科学依据。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释和附和国家政策的角色(张大红,2023)。 1.3 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脱节

人才培养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关系到能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以及能否为林业经济和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以及能否促进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谢屹等,2023)。事实表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同学对专业认同度低,不愿意在学科领域中进行就业。如果学不致用,导致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学科长期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现行的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存在脱节。在林业实践中,学科毕业生


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与以往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要求教学活动应与时俱进。诸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当前林业实践中较为活跃的一项经济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不仅应需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 更需要通过参与林业实践来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但在培养工作中,两者并没有得到有机结合。不仅如此,随着社会对新兴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学科的主管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 1.4 学科领域人才缺乏

2、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现代林业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导致林业经济活动内涵、形式及过程发生变化,促使坚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具有紧迫性。作为项系统工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应具有侧重点,并通过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为促使更好的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对以下五方面予以重点建设。第一,加强教学和人才培养。根据实践需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为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重新进行确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更加注重经济学及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强理论研究方面。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与政策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 构建起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区社会学、林业区域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为分支的学科理论体系, 并积极引入和导入经济学方法在林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案例,为今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谢屹等,2023)。第三,加强实证研究方面。结合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并注意研究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与此同时,可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地域特点,形成各有特色和整体协调的格局。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济学类人才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产生一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有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第五,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层面,应加强与农业经济及生态环境领域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加强导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提高国内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在重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有待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就现代教学体系的建设而言,应注重培养方法的创新, 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现代林业建设需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就科研体系的建设而言,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提高研究人员服务林业实践的能力, 以及通过参与实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能力(张智光,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d122157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