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一)

2022-08-13 18:1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一)》,欢迎阅读!
诗歌,翻译

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

摘要: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本文分析了汉诗英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许多学者对诗歌翻译的神似和形似都做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多有助益。文中将其在具体的翻译语境中进行应用,指出文学作品的理想境界是形神皆似。必要时,可以舍其形而保其神,从而遵循先神而后形的翻译原则,并通过两首古诗词的翻译证明了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诗歌翻译形似神似意境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其语言是韵律的语言,且精练含蓄,节奏分明,句式整齐。诗的生命似乎是世代相传的,其价值观都包藏在诗篇里,所以即便是在最大的压力下,仍会存在,历久不衰。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是诗人的思想与文字在作品中完全天然融合的产物,诗歌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含有鲜明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诗歌的翻译是很有难度的。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诗不能翻译,译诗是徒劳的,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严复也说,有些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译,尤其是诗。因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难以分割。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增多,诗歌翻译中可译或不可译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需要外国优秀的诗歌,同时也需要把我国的诗歌译成外文,尽可能的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使读诗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作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和美的享受。对诗歌翻译要求这么严格,其翻译标准该如何界定呢?刘重德教授提出汉诗英译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兼似。 一、诗歌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

所谓形似,是指在翻译诗歌时尽量保持译文在用词、句子结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手段等方面与原文一致;所谓神似,是指在翻译诗歌时要着力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神似首先是傅雷提出来的。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朱生豪也提出保持原作之神韵的观点。他说: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感赞同

所谓神,就是指原作之精神。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有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意境、浓厚的感染力以及强烈的艺术效果。翻译时能保留原作的神当然最好。但是否形与神就一定矛盾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有时形似就是神似。一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神韵,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原作有些比喻或联想形象、生动、逼真,有浓厚的感染力,情感、意境跃然纸上,在语言习惯上也与目的语接近。这时,译作保持原作的形式实际上就起到了传神的作用。保持这样的形式,翻译就能达到形似神似浑然一体。但在许多情况下,形似、神似不可得兼。

翻译中的形神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921年茅盾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一文,其中提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艺术色就是该作品的神韵。”19296月,陈西滢在《新月》上发表《论翻译》一文,提出了雕塑和绘画说。他指出:翻译与临画一样,固然最重要的是摹拟,可是一张画原本临本用的都是同样的笔刷颜色,一本书的原文与译文用的却是极不相同的语言文字,因工具的不同,方法也就大异。陈西滢还把翻译分成三个等级,即形似、意似、神似。陈氏的三似说与朱生豪翻译莎剧的神韵、意趣和硬三个层次说如出一辙。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结合自己的诗歌翻译经验也提出了三似说。他在《翻译的艺术》中说:为了传达诗词的意美、音美、形美译文意似、音似、形似的程度是可以变更的。翻译家江枫追求形似然后神似,他在《雪莱诗选》译后记中说:译诗,应该力求形神皆似,因为神以形存,失其形者也势必亡其神。主张形神兼备的还有卞之琳,他的一贯主张是译诗要按照原文形式亦步亦趋地翻译。所以,就诗歌


翻译来说,茅盾、傅雷主张重神似不重形似,江枫主张形神兼备,而卞之琳则主张形似即神似。前辈译家、理论家或以其创作、或以其理论、或以其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作品,拜读他们的精神产品,对我们无疑是极大的精神享受与智力提高。总结前辈们的闪光思想,也许我们可以说,在进行诗歌翻译时,应首先追求形神兼备,如若不能,则先神似而后形似。

二、形神兼备在翻译中的运用

我们以这句诗歌的翻译来说明形神兼备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 原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让我们来看两个不同的翻译,译文是: A Unsevered

Thoughsundered Inchaosyet Inorderset

ThisstrangecommotionIntheheart Isbutthewanderer'woe

一一TheHeraldWind,p.34(ClaraCandlin) (B)

CutItyetunsevered

OrderItthemoretangled SuchIspaftingsorrow,

Whichdwellsinmyhearttoosustleafeelingtotell

一一ChineseLyrics

一个字点出了原文的主题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在被人囚禁时,打发的一种无限惆怅的感情。根据我们汉语的审美观,所用的语言节奏短促,情节波浪起伏,全诗散发出的是一种悲痛之情难以言传的凄惨之美,是意美,音美和形美三者的结合根抓在逻辑理论的同一律指导下的三美理论,翻译这首诗时,需要实现译入语的本民族语言审美角度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同一逻辑上的同一律是关于思维准确性的规律。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的思想必须是确定的,思想自身保持其同一性。就是说,思想的确定性和一贯性是同一律的逻辑基础,在运用概念、组织判断、进行推理从而表达思想的过程中不能任意变更和转换所以,翻译诗歌时,一定要遵守同一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d6ce88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