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2022-08-12 15:06: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林外史》,欢迎阅读!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深刻透彻,讽刺手法运用淋漓尽致,代表了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最高水平。 一、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吴敬梓把他的讽刺艺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真实描写的基础上,具有深沉的感时忧世,作品充满鲜明的理性色彩和深切的人生关注,给读者以震撼。

1.所写人物——“绝无凿空而谈者” 《儒林外史》表面上是写明代的,实际上是将清代中叶的名士林人物经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表现科举制度下的悲剧、丑恶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2.所着笔墨——“无一贬词,情伪毕露”

吴敬梓巧妙地推到了人物的背后,作真实、具体、客观的描写,很少出现作者主观色彩的字眼、描写,工于讽刺的白描手法。

3.所用力道——因人因时而异

针对不同的人,吴氏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王德、王仁等贪官污吏、士豪劣绅,是无情的揭露和严厉的鞭挞;而对马二先生等人,既有对其迂腐、庸俗的讽刺,又对其急人之难和诚信善良的品格予以肯定和赞扬。

此外,当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格发生变化时,吴氏又能调转笔锋,变化笔力。如对匡超人的描写。起始,匡超人纯真朴实,勤劳俭朴,悉心服侍父亲,显露出吴敬梓的褒扬之意。当匡超人步上追求功名之路,渐染社会恶习,到最后完全沦落为一个出卖灵魂的流氓的过程中,作者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疾言厉色。 二、对照手法

1.自相矛盾

利用人物前后不一致、矛盾对立的言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如严贡生自夸自己为人率真,从不占人便宜,可强圈别人猪的行动,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2.前后对照

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照,产生喜剧效果。如胡屠夫对待范进前后不同的态度,揭露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世俗习气。

3.典故对照

儒林外史》常在写作中巧妙的借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桥段,加以改造重构,使读者在阅读之中,体味典故在前后两种不同语境比照之下衍生出的意趣,加大讽刺力度。

第二十回,匡超人用《琵琶记》里“蔡伯喈招赘牛相府”的典故来宽慰自己已婚再娶的可耻行为。然而,这两者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蔡伯喈试图“忠孝两全”,在权势的威逼下不得已而再婚; 而匡超人在外没有权势的逼迫,在内是有心攀附权贵。两相比照,蔡伯喈的举动正好成为一面明镜,照出了匡超人的伪善嘴脸。 三、悲喜交融

《儒林外史》将生活中的悲喜相相融合,展现生活的原貌,从喜中感受到悲,更加深了悲剧体验,揭露了悲剧背后根源于社会文化的深层原因,造成了深邃的讽刺意义。

如:范进喜极而疯,则是被那个骂他“现世宝”和“穷鬼”的环境逼出来的,疯狂的可笑行径无一不是被崇尚功名的社会所逼,无一不是自身被科举制度异化的结果。 四、适度的夸张

- 1 -


夸张是把人物的一个主要特征作为行为与心理描写的基础,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对其加以夸大,达到淋漓尽致的讽刺效果。年过花甲、屡试不第、受尽屈辱的周进,头撞贡院的号版,“只伏着号板哭个不住”“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三十多年忍气吞声,唯唯诺诺,过着清贫苦寒的日子的范进在终成大事时竟喜极发疯。

正是通过这种适度的夸张,生动的描绘出了人物的种种丑态,让人捧腹大笑之余更深感腐朽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 五、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可以显著地增强形象的生动性,使之丰满而可感。《儒林外史》里的细节描写不胜枚举。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连忙帮着将范进的衣服的褶子捋正了,从这一小东西现实了人物态度的前后差异和势利嘴脸。-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db2628dd0d233d4b14e69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