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易的根本精神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2023-05-07 10: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周易的根本精神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欢迎阅读!
周易,中国,根本,传统,精神

一、关于周易的根本精神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一定有其独特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最具显著特色的一个典型就是《易经》《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并以人为根本。 《周易》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是一部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著作。易经阴阳对立统一论的精髓在于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故生命在于运动。《易·系辞》中提出的"刚柔相推易生变化"也提示了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易经还反映了时间空间上的对立统一。从时间而论:其阴极到阳极再从阳极到阴极,代表着一昼夜子时到午时,午时到子时;一年四季从冬至到夏至,从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阴阳消长循环交替。 从空间而反映:阴极象征着北方,阳极象征着南方。八卦方位与空间: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艮东北、坤西南、巽东南、乾西北,卦与方位而对应。《周易》还是一部研究如何做人做事的著作。易经着重论述了做人的标准有三,那就是:自强不息具备乾德,厚德载物具备坤德,居安思危具备革德。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负,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纳百川;要有居安思危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做事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够知文史、懂哲学、用科学、善预测*《周易》论述的做事方法是:观察、分析、决策,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周易》的根本精神在于和谐和创新。《易经·系辞》中提出:有天道焉,人道焉,地道焉。相应的和谐分为三层含义,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的心灵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思想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焦点,反映到《周易》中,这种天人关系的背后,即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指向是天道与人道如何协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说卦传》中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有传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大意是说人类要以仁义为本,遵守自然的规律,尽自己的本分生活才能立于天地之间。而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在人与人的接触中,也是少不了和谐的。宋朝张载曾有诗曰:“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其意思是一切现象都有对立两方面,对立两面的运动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相仇,相仇就是会产生斗争,斗争的结果最后必然是调和。《周易》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人与人的和谐则是建立在人的心灵和谐之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周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经典,在科技飞速发展、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它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体现也巩固了它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可取代的地位。它引导人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关注百姓民生、营造健康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所倡导的和谐。

《周易》的另一个根本精神在于创新。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是基于一种忧患意识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种意识、这种精神主要来源于《周易》


中华民族创新精神是在包容、吸纳、融摄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实际上,这种包容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与《周易》的影响不无关系。《周易·系辞》有: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这种包容精神下,一致而百虑也就不存在多大分歧了,正如海纳百川一样。中华民族创新精神是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为重要前提的,而这种科学思想和方法与《周易》密切相关。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而且表现在制度创新方面,这与《周易》也有某种内在联系。中华民族创新精神还要求遵循事物发展的特有规律,强调变革和创新活动应考虑各种具体的客观条件,既要抢抓机遇,莫失良机,又不能标新立异,不能盲目妄动,不能走极端。这是以《周易》为主要源泉的。当今社会,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社会更是离不开创新。只有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



二、《周易》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周易》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的。风水学在我国的古代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和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技术。

风水学,实际上是融合了地球物理磁向、星体天文气象、山川水文地质、生态建筑景观和宇宙生命信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并与哲学美学、理学和宗教、民俗等众多的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文化体系。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调谐自然,营造良好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获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风水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理论思维,形成了实用性很强、并独具特色的风水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生存环境断选址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涉及住宅、室、寺庙、村镇、城市规划建设等等。主要表现是:先选择能在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良好信息的地理环境条件,再对居所住处的布置和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和调谐,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通道、供水排水等方面的定位与调整,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装饰、增加某些符号信息,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需求。

风水学选址的原则包括着:立足整体、适中合宜;观形察势、顺乘生气;因地制宜、调谐自然;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以及地质检验、水质分析等,实际上就是对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状况等影响人们生存健康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权衡。这对于建筑、园林的选址,乃至村落和城市的选址和规划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只是人类,即使是动物,也懂得选择适当的环境居住,因为环境与其安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动物,总会选择最安全的地方作为其栖息之处,而且该地方一定能让它们吃得饱并能养育下一代。象我们常说的“狡兔三窟”“良禽择木而栖”“鸟择高而居”等都有这方面的意思。而人类在经历生存斗争和不断进化后,选择的住宅也不再是只具有居住及避险的功能,大多数住宅都集避难、集物、储藏、寄情、生产、流通、交换等功能于一体。如今,人们更是普遍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好的环境,避风向阳、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能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dbf723783c4bb4cf7ecd1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