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古诗词《秋夜》《蝶恋花》鉴赏

2022-07-25 04:1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古诗词《秋夜》《蝶恋花》鉴赏》,欢迎阅读!
蝶恋花,古诗词,秋夜,古文,赏析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古诗词《秋夜》《蝶恋花》鉴赏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作者简介]

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相传因婚姻不幸,抑郁而终.其词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忧怨悲愤,跌宕凄恻。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诗)。[赏析]

这首绝句言浅情深,辞淡味浓。一、二两句紧扣题目,写深夜“无眠”.起句交代“无眠"的客观原因──秋气萧瑟凄清,锦衾单薄,人夜永难寝。次句剪辑了一个典型动作──“频剪烛花”。“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然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一个“频”字,尽显诗人内心的波澜。“欲三更”,呼应前句的“久”,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她却要独剪红烛,这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

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如何排遣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形成一个曲折。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片冰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凉”字,照

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昂首望月,梧桐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憾的心情.三、四两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这次第,人何以堪!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这首词描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

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飞,绿水环绕,芳草丛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上演的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从而引发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其普

2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大多有过类似的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此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

苏轼说自己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这固然是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深湛,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行人”“佳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dedb8b3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