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新舞蹈”的现状

2023-02-17 15:2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今中国“新舞蹈”的现状》,欢迎阅读!
中国,当今,舞蹈,现状

当今中国“新舞蹈"的现状

在当今中国舞坛的主要舞蹈种类有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中国现代舞和芭蕾,其中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体系建立是借鉴芭蕾和中国戏曲舞蹈而成的,看似与现代舞没多大关系,可是其体系中的“身韵元素教学法”就是根据现代舞将古典舞舞动进行分解、裂变、重组而创造的。还有现在出现在舞台剧场里的许多舞蹈和舞剧作品,它们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也都有着现代舞的影子;而民族民间舞,自从它从乡间田野走上剧场舞台后,就开始了它新的发展进程,尤其是老一辈舞蹈艺术家、教育家对我国各民族舞蹈进行采风,对其进行分解、提炼、重组,从而建立了专业科学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这其中自然也与现代舞传入中国,对中国舞蹈人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时至今日,民族民间舞较之早些年又呈现出新的舞蹈状态,现代舞的融入使得其动作语汇和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自由、舞蹈题材也更加的贴合当今的社会现状;虽说当今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都被现代舞有所影响,可是本质上它还是属于中国传统舞蹈的范畴,而中国现代舞则是属于现代舞范畴里的。只不过中国现代舞有着中国气质,在创作思维上、表达手法上等都有着属于中国人自有的风格。由此种种看来,中国传统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抑或是现代舞与中古传统舞蹈元素的融合己然成为当今中国舞蹈界的发展趋势了。

说到这里,“新舞蹈”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新舞蹈”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子,也不只有一两个作品。所以笔者希望通过一个典型的舞蹈作品来使大家对“新舞蹈”有一个初步认识。1994年一个舞蹈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品,这就是杨丽萍的《雀之灵》这个作品里既有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和手势等动作语汇,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感和个人表达。 1.“新舞蹈"面临的挑战

当今中国正面临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使得每个人足不出户的就可以了解全球的不同信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在此时受到了来自世界文化的强烈冲击,舞蹈也不例外。社会学角度看来,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重大改革变迁时期,文化各部分失调或者“文化堕距”(由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处于文化变迁时,文化的各部分变迁速度是不一致的,因此造成各部分发展不平衡,由此产生问题)现象就十分突出。近现代中国传统舞蹈因为受到西方现代舞的影


响有了新的发展,因为尝到了甜头,就觉得现代舞的东西很好用,所以向西方学习在上个世纪就成为了潮流,并掀起了一次次高潮。可是不知在什么时候一句“艺术无国界”却模糊了许多舞蹈人借鉴的尺度,我们在面对现代舞时,在选择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的问题上,显得有些失去了理智。比如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体系几乎就是直接移植了芭蕾的训练体系,这当然不是说不好,也不是否认舞蹈界的前辈对于中国当代古典舞体系的建立。只是因此有的舞蹈人,甚至是普遍观众对与古典舞的审美都走上了盲目追求“腿能控多高,圈能转多少个”的误区里。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上个世纪西方的现代舞无论是其训练科学性,还是对舞 蹈人肢体和思维的解放,相对于中国的旧舞蹈,无疑是“先进的”科学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就处在落后、贫穷、苦难的时期,舞蹈艺术种上层建筑在人民大众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前提下,自然也很难有太大发展。而这个时候恰好现代舞出现,被中国有爱国情怀的舞蹈人学习并用于宣传励志救国的作品里,随后便受到热烈欢迎。这与当时国人的审美需求是契合的,所以而后的许多舞蹈人就跟着学习起西方现代舞蹈,并试着使其与中国传统舞蹈相结合。一直到现在,中国的传统舞蹈确实因此发生了变化和发展,可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提高,当代中国人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大。我们开始认识到,只是一味的照搬和拼凑西方现代舞的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需求了。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需要属于自己的舞蹈文化。然而要做到这个,我们必须重新回到自己的文化母体上去寻找出路,否则即使目前中国舞蹈呈现得再繁荣,那也终将成为泡沫文化。

所以一方面,现代舞、芭蕾舞等外来舞种的先进性为中国本土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当今中国舞蹈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另一方面,外来舞种、尤其是现代性思维的渗透,也对中国本土的舞蹈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面对西方现代舞蹈,用还是不用,用又该如何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中国舞蹈以后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中国当代“新舞蹈”的现状。 2.融合已是必然

首先,目前中国舞蹈的主流就是融合,这是时代发展的规律、是历史的选择。事实是在全国各个舞蹈学校里开设的中国古典舞课程就是戏曲舞蹈与芭蕾的融合,再比如最近流行的舞蹈真人秀节目《中国好舞蹈》里出现的许多民族民间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32a965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