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2023-05-12 07:4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商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欢迎阅读!
商科,才培养,山西,下人,探讨

大商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摘要:大商科理念的提出国家发展应用型高校大环境下的新理念。因此,顺应高校发展的新形势,探讨大商科背景下各专业的改革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尤其是非经管类专业如何在大商科背景下实现专业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了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以山西工商学院大商科教育推行为例,阐述大商科概念,以及目前大商科教育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思考探索大商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商科;非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

一、大商科的内涵

大商科的概念是高校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其实就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同时融合了文学法学、理工科等学科,与之进行相互融合。大商科体现的是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从而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间的深度融合。大商科模式,就是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几大专业商学院的融合成一个专业群,同时结合其他非经管类专业,建立一个各学科联动发展同时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我校大商科大商科教学现状

(一)培养方案不明确,课程培养体系不完善

我校的大商科教学模式提出尚早和实践经验较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实践时间短,教学经验也较少,因此培养方案中整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尚未清晰。培养方案中如何侧重点提高非经管类学生的商科素养,如何实现大商科体系和非经管类学生的专业融合,如何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都缺乏更深的探讨和研究,因此在最初推行时期,大商科这一理念的教学优势很难体现出来。

目前我校在推行大商科教育模式的课程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应该选择哪些课程来构成大商科的课程体系,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也在通过教学过程进行调整。目前我校在大商科课程体系下,设立了大写作和大商科两个教研组,分别开设了大学应用写作、有效沟通与商务谈判、管理创新与实务等课程。这些课程基本搭建了大商科的课程体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开展是否适合非经管类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分配,如何实现该体系课程与非经管类学生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如何实践该类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的融合,这些问题尚且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另一方面,这些所选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哪些部分适合学生学习,同一门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如何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侧重,都需要通过不同的教研活动进行探讨,但是目前在推行的过程中,只是将课程在全校非经管类专业推行,但是针对性还有待加强。 (二)师资力量的不足

在民办高校中推行大商科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同时大部分具有商科教育背景的教师。这类教师在大商科教学模式推行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科优势,将实践知识与理论将结合传递给学生。但是目前我校的教师力量不足。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够,学校目前有营销类工作经历且从事大商科教学的老师人数较;有一些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教师往往是外聘教师,因此教师之间沟通交流难度增大,很难进一步进行深


层次的教学研讨。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很多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教学资历尚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所有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无法融会贯通。 (三)学生对大商科的认知和兴趣有待提高

通过两学期的大商科教育的推行,学生对于大商科教育培养目的和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但是根据我们的课程教学的反馈,仍有1/3的学生认为管理能力并不是人人必备的能力,他们认为专业知识所占的比重较大。接近2/3的学生认为大商科教育对自己所学专业有较大帮助。因此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大商科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学校要开展大商科教育。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对大商科教育重要性的普及,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大学中最应该学习的能力是社会交往能力。很多学生认为,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大商科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明确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大商科教育理念强调通识教育、大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大商科的目的是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培养学生懂管理会经营的能力。因此我校在制定大商科的培养方案应该结合学校自身教学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培养方案要实现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能力相结合的目标,在课程选择上,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征,一方面选择通识类的大类课程,进行全校范围内普及,让学生对大商科各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有熟练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根据非经管类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结合专业搭配相关的课程;同时在课程选择上还要考虑学生兴趣,选择学生兴趣较高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在不同年级的开展不同的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单学期,大二学生开设沟通类素质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双学期,开设管理创新与实务课程,培养学生懂管管理会经营的能力。开设课程时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大二上学期开设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可以为31;下学期可以调整为21,课程设置的模式应该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达到学习锻炼的目的。(4)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设置相应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等国家级大赛,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学分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参与程度和获奖程度的不同,可以获得5分、3分、1分的加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课程知识与实践教育的融合,从而推荐大商科教育的实施。 (二)注重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教师力量不足是制约大商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于我校来说,应该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多渠道多方法的吸引双师型教师加入。同时可以在校内鼓励有经验的其他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大商科体系的课程。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探讨本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内容,并且通过各种会议交流、培训项目、访学研讨等方式,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从而可以教授给学生适合新时代发展的知识与内容。

(三)强化教学研讨,实现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

无论是建立适合人才发展的大商科人才培养方案还是完善适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课程体系,都离不开不断的教学研讨,因此教师应该强化教学研究。在已有的课堂教学经验支持下,进行教学研讨,进行课程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一方面通过教学研讨,实现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的讲解给学生,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根据每一门课程的特点,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通过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小组作业教学、课堂展示教学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


中备课、参与公开培训、教研小组交流等方式进行交流,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改革教研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大商科教育是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因此大商科人才培养的方向需要随着教学过程不断进行探索,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的过程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适应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4531cf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