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散文集《随想录》

2022-12-13 20:3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巴金散文集《随想录》》,欢迎阅读!
巴金,随想录,散文集

“把心交给读者” ——读巴金散文集《随想录》

以《激流》三部曲等小说而饮誉文坛的巴金,也曾有多部散文集问世,《随想录》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有助于了解巴金这位文坛巨匠的人格魅力。为帮助读者阅读,我们特邀请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刘锡庆对该作品作一介绍。

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而言,巴金的名字既代表着丰碑,又意味着骄傲!

《随想录》问世之后,整个文坛,不!整个民族才认识到:他是作家之心、民族之魂!巴金是个老作家,但他从不以“作家”自居。他自认他只是一个“人生探索者”。因此,自他开始写作就是把作文和做人、把写作和真理探索连成一体、看作是一回事的,写作,只是他“人生探索”的一个“开花”或“表现”。解放前,他虽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饮誉文坛,但其散文写作很早,以十多本散文集问世,控诉、鞭笞了当时世道的昏暗;解放后,他更是倾力于散文创作,决心用那只写惯了黑暗和痛苦的笔讴歌光明、幸福,为崭新的社会放声歌唱。他唱起“赞歌”,发出“新声”,仅“十七年”期间,他就先后推出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大欢乐的日子》《新声集》《赞歌集》《倾吐不尽的感情》等多部散文集。但他热忱、勤奋的写作,并没有换来与此相应的成功——对复杂多变的“新生活”,他熟悉不够、把握不住,因此,其散文除说过不少“真话”外,的确也说了不少真诚的“假话”(由于轻信),甚至还说了一些违心的“假话”(高压之下的怯懦)。假话,不论在什么情况所说,都是短命的!这,自然也给他带来了些负面的影响。现在看来,“十七年”见他写过这样四类散文:讴歌新生活;赞英雄;颂友谊;怀故人。照我看来,以第四类“怀故人”

的散文最为动情、感人,如《忆鲁迅先生》《秋夜》《一个秋天的早晨》《悼振铎》等,都是些情深意切、韵味悠长的佳作。这类作品的成功并非偶然:因为只有在敞开心扉、倾诉真情的篇什中,他的个性气质,他的语言风格——那种早年就已形成的“忧郁的”“哭诉的”笔调,才和这类散文的题材、情绪、格调等一拍即合,达到了因内符外、人文一体的和谐境界,从而获得了读者普遍的青睐!

巴金在新时期写的最重要的散文当推《随想录》,这是一本大书,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等五个分册,共130篇、42万字,是他的“一生收入总账”,也是他“留给后人的遗嘱”《随想录》的最大价值是它恢复了巴金执著如初、九死不


悔的“人生探索”精神,反思“文革”“给‘十年浩劫’作一个总结”!这个总结绝不是隔岸观火,无关自身痛痒,而是极可贵地把自己也“煮”了进去,以“我”的亲经、亲历——由“人”而“兽”(牛鬼蛇神),再痛苦地复归于“人”——既通过“血”与“火”的反复淬炼,更经受了精神和心灵的苛刻考问,从而脱胎换骨、大彻大悟,成了敢说真话、勇剖自我的无畏“公民”、精神斗士!“反封建”(反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封建主义”,是贯穿《随想录》的一根红线。在杭州西湖的参观游览中,他循着固有的“思路”前进,经过清醒的“独立思考”,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使他对“文革”的认识走向深刻,使《随想录》成了一个“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巴金是一个极其真诚的作家。他最服膺的写作“境界”就是像高尔基《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那样——“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也就是“把心交给读者”。所以,“说真话”成了《随想录》的一个显著特征。另外,《随想录》中还充溢着巴金那种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在《小狗包弟》(家)的删改》《解剖自己》等文章中,他把自己“推进去”,进行剜肉剖心式的痛苦自省和深刻忏悔,表现了作者动人的人格魅力。

《随想录》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文体自由,笔墨自由,艺术最高境界的“无技巧”《随想录》130篇作品,大体有两类写法:其一是“随想”即笔随心转,“想”“录”无拘无束,纵意而谈,如《长官意志》《十年一梦》《思路》《紧箍咒》《老化》等,是讲谈色彩,数量居多;其二是忆念“散文”,即以情系文,笔由情遣,倾泻郁积,如《怀念萧珊》《小狗包弟》《怀念老舍同志》《纪念雪峰》《怀念胡风》等,是叙事、抒情色彩,量少质高。以《怀念萧珊》一文而论,它本系悼亡、祭奠之作,但当时冰连地结、倾诉无门,只好写在她去世的六年之后。这里丝毫没有“文章作法”的痕迹,也不烦劳太多的“构思”“布局”它全然是用感情,用心灵,用血泪“哭”成的至情至性之文!正因为它真实、自然,全是些“掏心窝子”的话,所以其魁力无穷,感人至深!

“随想”一体,虽与随笔杂文接近,但并不是传统的随笔杂文,而是一种文体独创,是作者心灵自由、思想自由的一个自然产物;而忆念“散文”,虽直承“怀人”散文,“体”有所本,但其思想、笔墨的“自由度”又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这两类写法都有“新”的创造,是一个开拓。巴金提出的“无技巧”不是不讲枝巧,而是对“艺术最高境界”的一种崇尚、景仰,即返璞归真、以“神”驭“形”,把“技巧”化在心灵、血肉,溶在思想、感情之内,进入一种得意志言、得鱼忘签的大境界、新天地!全部《随想录》都是作者追求“无技巧”这一“化境”的体现。读《随想录》,也要不拘“细枝末节”,不泥“雕虫小技”,从大处着眼,从“人格”留意,真正感受、体会巴金“人文合一”,作为当代“文坛之魂”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9382d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