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陈独秀

2022-08-14 18:09: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眼中的陈独秀》,欢迎阅读!
陈独秀,眼中



我眼中的陈独秀



从没有像这次这样去了解陈独秀,至少是没有像这样看有关他的视频,有关他的论文,然后知道了他很多在历史书中没有学到的事情,知道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陈独秀一生是非功过众说纷纭,而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是这样看待的。 一、陈独秀的历史贡献与成就。

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陈独秀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在诸多活动中,他以办报刊为中心。1903 年, 他参与总理《国民日日报》编辑事务,“发刊未久,风行一时”。1904 年,他创办《安徽俗话报》,从编辑到排版、校对,一一亲历亲为。日夜梦想革命大业的他乐在其中。1914 年,因“二次革命”失败而被迫流亡的陈独秀在章士钊的邀请下,第五次赴日,参与编辑政论性杂志《甲寅》。期间,他结识了李大钊,开始用“独秀”这一笔名撰写政论文。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德赛大旗,成为“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胡适和陈独秀两位安徽人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位广东人,开启了“胡陈时代”。

反清时,他曾参加蔡元培、章士钊等人的暗杀团;“五四”时,这位北大文科学“独立高楼风满袖”散发传单,被逮捕坐了98天牢,如此“以身试法”在“五四”学者中绝无仅有。陈独秀有一句名言:“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监狱与研究室是民主的摇篮。”他一生四次入狱,用行动实践了誓言。

1918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并任书记,随后在北京、武汉、长沙、济南等地进行建党活动。

可以说,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所以,陈独秀的一生是伟大的。

二、陈独秀的过失与错误

(一)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以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实际工作中推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他在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放弃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甘心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同时,陈独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后再发动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在这种思想观点支配之下,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了一次次妥协退让投降的做法。1926年在“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中,妥协退让;192612月,在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1927年适应国民党右派反对农民运动的要求,阻挠和压制农民运动,反对武装工农。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观原因。

(二)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叛徒

陈独秀于1929年被开除出党,并被定为这四项罪名,都是因为他走上了与






托派相结合的道路。造成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1929年陈独秀与托派结合开始,一直到他逝世,他的政治主张、托派活动以及与党的争论,都是在少数人中、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的政治主张和某些重大的托派活动报道,也绝大多数发表在印量极少的托派油印的机关报、小册子、传单和私人通信上。

我认为,其实,在对陈独秀的历史过失中,同样存在过失。胡适给陈独秀的评价是“终身反对派”。是呀,纵观其一生,从十六、七岁反科举,到二十多岁反清廷,再到反军阀,反孔教,反旧文学,反国民党独裁专制,再到反共产国际肆意干涉,反中共党内的左倾盲动主义等等,他一生从未屈服。

强烈的叛逆思想和刚烈性格,使得陈独秀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始终站在风口浪尖,抛出具有预见性的真知灼见,也是这种性格,使他在政治舞台上缺乏“变通”能力,不懂韬光养晦,更不会玩弄权术。

陈独秀,从1901年留学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的道理开始,就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且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此他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长期的熏陶和极其深刻的影响,再加上他的倔强的个性和敏锐的思想,因此他有很强的反叛精神,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独立思考,敢于为追求真理而斗争;大革命中,受组织原则的约束,他在被迫执行国际路线时,也不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之后,他就不再接受自己不同意的意旨,不管它来自何方,他都极力抗争,即使被开除党籍,也在所不惜。总之,我认为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aaf0355acfa1c7ab00cc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