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2-12-17 07:2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欢迎阅读!
高年级,语文,思维,小学,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超群

来源:《家长·下》2020年第04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理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小学生抓住文章的核心和重要细节,有助于小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入手,分析并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领域呈现出重大的变化,开始更多地重视起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思维成长。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提高这一部分的教学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思维导图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教学工具,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效果卓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应当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主题突出原则。主题突出原则是指思维导图应用时要注意抓住阅读教学的核心,即阅读文章的核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抓住阅读文章的核心,才能够正确应用思维导图去理顺与核心有关的其他枝干和细节,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主题突出原则也是思维导图应用在其他教学领域中的基础原则之一。

2.完整连贯原则。完整连贯原则是指思维导图应用时要尽可能具备完整性,尽量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抓住阅读文章的核心,还要借助思维导图串联起文章中的各个知识点和细节,用思维导图来完整地呈现作者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此外,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枝干细节与核心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对连贯的思维网络,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自主灵活原则。自主灵活原则是指思维导图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重合,学生具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制作出的思维导图也不可能一模一样,教师要尊重这种个性化差异,尊重自主灵活原则,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维、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应用在生字词学习中的策略

在很多教师看来,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很多生字词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在课堂上只需要讲解少量比较难且易错的生字词即可,然而,小学生的实际自学成果却与预期有较大差距,记忆质量和效率都难以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匹配。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生字词的学习当中,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归类处理。首先是对生字词的识记学习,小学生可以以生字词为核心,以生字词的拼音、结构、字词含义、书写要点、组词例句等作为枝干,通过查字词典的方式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顺利完成对生字词的学习。然后是对生字词的归类整理,学生可以将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中所接触到的生字词进行归类记忆,将生字词织成网络,提高对生字词的记忆和使用效率。对生字词的归类可以从同音字、同义字词角度入手,也可以从相同的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应用范围等角度入手。

(二)思维导图应用在说明文、记叙文等文章阅读学习中的策略

说明性文章、叙事性文章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体结构之一,在进行说明文、叙事文等文章阅读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顺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应当具备的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顺作者叙事的顺序,清晰排布文章叙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起因、经过、高潮、结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思维导图在此类文章阅读学习中的应用,比较适合应用在学生预习或复习阶段,课堂上现场绘制思维导图比较耗费时间。

(三)思维导图在归纳提炼中心思想、文章主旨时的应用策略

通过前四年的语文阅读学习,高年级小学生也能够发现归纳文章主旨、提炼中心思想是课内阅读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年级的升高,编写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阅读难度开始逐渐上升,一篇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开始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把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思维导图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就十分明显了。在归纳文章主旨、提炼中心思想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反向应用,即根据文章各个段落的核心内容先找出思维导图的分支,然后根据相似的内容或相同的论述方向推断出思维导图的主旨,最后层层递进,归纳总结出思维导图的核心,这是一个从外向内的思维过程。

(四)思维导图在训练学生分析记忆方面的应用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cb3c32f9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