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文化理论的交流与融合

2023-02-13 01:27: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西方文化理论的交流与融合》,欢迎阅读!
中西方,融合,理论,文化,交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西方文化理论的交流与融合

作者:李慧欣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6

; 要: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方的文学理论第一次有了实质上的交点,两方开始有了初步的交流与对话,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自五四运动伊始至80年代初,中国一直处于社会的动荡期,文学理论始终要受到政治高压的限制,也缺乏对外输出的动力,导致两方的文学理论研究方向也背道而驰,直至90年代开始,中西方的交流通道变得更加通畅,同时中国文学论的目光从内在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中西方才开始正式有了交流,对彼此的文学理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文学理论;融合;交流;中西方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1 1、中西文学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伊始,中西方的文学理论都处于确认自身主体性的阶段,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在于,两方文学理论关注的问题与发展的方向恰恰背道而驰,虽然在这期间两方的文学理论已经有了传达的渠道,但是缺少平等交流的基础,当时中国文坛几乎西化,与此同时一部分人也开始挣扎着寻求自身主体性。在这段时期,中西文学理论始终处于冲突与纠葛之中。不过,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融合,而是为日后打下基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战火的洗礼。中国人民需要启蒙,也需要自救,这也是中国文学理论背负着的沉重任务,使其在近百年间始终寻找应对方法,让自身完成蜕变,走向现代,也在挣扎中确认了自身的主体。

20世纪开端,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两种发展路线。王国维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提倡文学回归本源。他提出,文学应该远离政治。在中国的历史中,文学家与政治家的身份往往是重合的,致使文学缺乏独立性。王国维的论说试图通过把美学思想注入中国的文学理论,进而将其从过往古代文论的束缚中引入现代化的领域,这标志着文学理论的目光第一次聚焦于自身。与之相对的则是康有为的主张,他认为文学应该服务于社会,提倡文以载道,将小说定义为可以启蒙人民的地位,但是这种论说过于政治化,最终逐渐走向灭亡。

与此同时,20世纪的西方的文学理论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文学批判盛行、学派百花齐放,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文学理论最终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随后,西方的文学理论在明确自身主体性后得到了飞速发展,而且在这期间文学理论中也开始出现了由外向内的转变,形式主义学派林立,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文学理论再一次发生了转移,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从对文本、语言的研究转向了社会、宗教、自然等领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产生了不同表现的阐释学

在同一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却走向了相反的道路,文学理论偏重由外向内。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交往越发密切,国内对文学理论批判愈发激烈,人民几乎都自发地抵制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却转向刚刚被西方文学理论所抛弃的内在研究方法,中西方在研究方法始终没有达到时间上的统一,自然也缺乏对话的基础。 2、中西文学理论的交流的开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伊始,中国的文学理论一直处于自我反思、批评的状态,通过对落后的文学理论框架进行解构,逐渐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搭建起现代化的文学理论基础;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文学理论逐渐与西方接轨,达到了实际上的交流对话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学理论的交流也越发密切。在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前提下,国内文学理论的发展空间也变得更为广大,所研究的对象也多种多样,比如雅俗文化、网络文化、偶像文化等等。而且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全球所关注的各类民生问题、人权问题、难民问题都广为世界人民所知,这也给中西方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片可以深入交流的土壤,让相关研究者可以在同一问题上展开研究,互相学习、借鉴。 3、中西文学理论的融合的开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美国世贸大厦的倒塌宛如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推动了全世界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觉醒,不论是11恐怖袭击、还是中东地区肆虐的战火、亦或是欧洲难民危机,这世界上的各种冲突频繁暴露在人们的视野里,让远方的人也听得见处于痛苦中人的呻吟与呼救,人们对和平、对安定的美好向往注入了中西方的文学理论中,促使文学理论开始探索更为深层次的却也更直白的方向,为人类福祉谋求发展,找寻如何保护人类精神文明火种的延续,保证精神文明不被战火、饥荒所毁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学理论的融合,这并非是毫无保留的借鉴、模仿,而是中西方在同一个方向上一起开拓,开拓的过程也是中西文学理论融合的过程。 4、总结

与国别和文化归属无关,文学理论的研究一直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那么中国现在的文学理论研究也离不开文学创作。当时代发展,世界开始关注共同的命运,中西方的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也变得更多,有效推进了中西文学理论的交流和融合。我们可以更为乐观地去预言,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不同体系的文学理论在相同问题的研究的概率也越来越大,频率也会提升,最终会促進一个成熟的、有特色的文学理论的诞生。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吴可.焦点:从分离到重合——简论当代中西文学理论的交融[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 [2]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J].中国社会科学.2011.

[3]张永刚.中西方文学理论的交流与融汇——“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f17398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