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科学健康观

2022-04-12 08:2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章社会科学健康观》,欢迎阅读!
社会科学,健康

第一讲 科学健康观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人类对健康的认识随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的三维健康观。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这一定义,并指出“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其实现则要求卫生部门及社会各部门协调行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对健康做出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们对健康做出了如下的诠释:

(一)身体健康

躯体健康一般指人的生理健康,是指身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生理健康不仅指无病,而且还包括体能,后者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体能也叫体适能,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心理健康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心,而且有自知之明;第二,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三)社会健康

社会健康,也称社会适应性,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四)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由思想品德和人格自我完善两部分构成。 二、健康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所下的定义,为了便于大家在实践中对照,现将WHO原来为健康所制定的十项具体指标和现在最新制定的“五快三良好”标准列出,以供大家自我评价时参考。

(一)十项具体检查指标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物的巨细。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挡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二)“五快三良好”检查标准


“五快三良好”检查标准是指: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亚健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首先提出,人体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这一发现随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学者的研究所证实,并称这一状态为中介状态、病前状态、亚疾病状态、半健康状态、灰色状态、临床前态等,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我国学者将其称为“亚健康状态” 一、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人们身心、情感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低质量状态,虽然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已存在潜在的病理信息。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

亚健康概念包含前后衔接的3个发展阶段:1)轻度心身推敲;2)潜临床状态;3前临床状态。 二、亚健康的表现

国内有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机体各器官功能性障碍,出现精神、胃肠道、心血管、肌肉等四大方面的症状。对此,人们提出如下具体表现:

1 身体疲劳乏力、易累,肌无力,体力活动后全身不适,体力难以恢复。 2 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咽喉不适,口腔黏膜溃疡等。 3 胃肠机能紊乱,食欲不振。

4 关节痛、肌痛、头痛、淋巴结肿痛、胸闷、心悸、气短。 5 失眠或嗜睡。

6 健忘、头脑不清醒、记忆力下降。

7 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抑郁寡欢,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8 烦躁、情绪不稳定,紧张,易怒,焦虑等。

9 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病退,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谐。 10 眼睛易疲劳、视力模糊。 三、亚健康的分类

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诸多学者对亚健康的分类和各类亚健康的主要表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亚健康可分为:身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道德亚健康状态及慢性疲劳综合症。 四、亚健康的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均是从亚健康状态转入的。

2.影响工作、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 3.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病,严重时甚至造成自杀和伤害事件发生,危及社会安全。 4.引发慢性疲劳综合症,严重影响健康与寿命,甚至造成过劳死或英年早逝。 五、亚健康发生的原因

亚健康的形成与发生及不同表现,与个体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认为亚健康是由于社会、心理、生物、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等不良因素作用机体,使人体的神经、免疫、细胞因子、内分泌网络系统的功能紊乱,致使机体整体功能推敲的一种状态。


主要原因有:1.过度紧张和压力;2.人际关系紧张;3.不良生活方式;4.环境污染

第三节 健康维护

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可以认为,维持健康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必要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依靠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的目的。

健康维护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现代健康意识

二、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三、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五、保证良好的睡眠 六、戒烟、禁毒 七、节制饮酒

八、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九、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十、避免和清除环境污染,保持机体与环境平衡 十一、预防疾病

十二、加强个人的安全防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1685b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