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2022-05-28 23:15: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欢迎阅读!
义和,服饰文化,中国,审美,古代

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作者:陈家华

来源:《辽宁丝绸》 2014年第4



陈家华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摘要]主要分析了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具体应用,挖掘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龙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意义;审美价值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 33892014) 04- 40- 02

一、龙纹的演化历程

在我国古代记载中,龙是一种灵异神物。新石器时代,“龙”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商周时期,龙成为权利的象征,然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等朝代,一直到明清时期:龙”的概念被广泛应用。龙、龙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独特的文化形象而存在。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龙纹形象开始产生变化,逐渐由简单的形象发展成为复杂、灵动的形象。

距今大约五千年多年的红山文化是龙纹的发源地。在此之前龙纹已经具备了蛇的基本形态,但是仍然处于雏形状态中。在商周时期,龙纹具有以下特点:质朴粗犷、与无肢爪的爬行动物相似。在商代,龙纹的特点有:龙身短、尾巴有刃。在周代,龙纹的特点表现为:龙身较周代长、尾部刃已经消失。由于商周时期具有浓厚的宗教之风,因此会在统治者祭祀天地的青铜礼器上刻上龙纹,这就给龙纹增加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

春秋战国时期,儒教以及道教曾风靡一时,并通过文化艺术将人们的现实生活反映出来。商周时期龙狰狞、威严的形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吉祥的形象,此时龙纹的形象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龙身更加弯曲,为龙增加了四足,这些龙的形象,为后代塑造龙的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已经基本固定下来,并且通过龙纹将龙的威武特征呈现出来。隋唐时期,龙纹形体逐渐变得丰满,龙体盘旋的姿势也发展成为多种类型,这些姿势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宋代,龙纹中的龙大多数都是素身,在龙身上侧、下侧有一条阴刻线,龙具有较长的毛发、腿毛。到了明代时期,龙纹已经进入到黄金发展阶段,此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用以区别贵贱、区分尊卑身份。明代皇帝专用的就是双角都为五爪的龙纹,民间服饰会使用三爪、四爪龙类型的龙纹。在清代,龙纹中的龙形象具有硕大的体形、鼻旁长须、略微拉长龙身、鳞纹具有均匀性。

二、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

(一)龙纹在服饰中象征着权利

在古代,龙成为皇帝的标志,皇帝穿龙袍、坐龙椅、睡于龙床上。到了宋元之后,神权、皇权的象征就是指龙。在宋元时期提升了龙的地位,只有帝王才可以使用龙纹,这就限制了龙纹的使用范围。平民老百姓是不得擅自使用龙纹的。此阶段,帝王最尊贵的服饰、礼服就是指龙袍,此时的龙袍具有以下特点:盘领、右衽、黄色。历代以来,皇帝身上所穿的龙袍图案都


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会有九条龙:前身三条,后身三条,左肩一条,右肩一条,襟里藏一条。其中前身、左右肩总共五条龙,与古代的九五之尊”之说相吻合。1985年在挖掘明代朱翊钧定陵的时候,挖掘出了三百多件丝织品,其中要属万历织金妆花纱龙袍最为昂贵。在这件龙袍的背前、背后都盘踞着龙,衣领盘踞着两条小龙,两袖的升龙与这两条小龙相呼应。在腰栏上总共有10条行龙:整个龙袍共有17条龙,并且这17条龙的姿态各不相同。在阳光的照耀下,随着视角的变化,龙身上的羽线也会闪烁出不同的色彩.在通常情况下,古代在龙袍上会采用龙纹样。而在龙袍上使用龙纹样起源于唐代。到了明清时期,龙纹样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当时,如果一件服饰上有四团龙或者八团龙,这就表明穿这件衣服的人的身份是最尊贵的,随后便发展到了十团、十二团、十六团以及二十四团龙阶段。对于服饰上的龙纹,清代有了明确的规定:亲王、郡王、贫民百姓服饰上的龙纹样式是不同的,滥用龙纹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到了清代,龙袍的款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如果是朝服,仍然有过肩龙,但是在下摆处有较多的小团龙:如果是日常袍服,那么前身以及后身会各有两条龙,左右肩都是双龙过肩。

(二)民族服饰中的龙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民族服饰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古代汉族会将龙纹作为最常用的造型,但是像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也会将龙纹作为常用造型。在服饰中使用龙纹的意义就是驱邪避灾、祈福纳祥。贵州地区女子头上戴的银角也是龙角的象征。在佤族,身份高贵的男子也会穿金绣龙农。但最为发达的要属苗族的服饰图案。每年苗族都会举行招龙仪式,在此仪式上会用刺绣以及蜡染来进行装饰,并且这些造型具有浓郁、神秘的色彩以及夸张奇特等特点。苗族人会在帽檐、腰带上刺上龙纹,同时在苗族的银饰上也存在龙的图案。此外,还会将龙纹与其他动物图案结合起来,体现出欢快的喜庆景象。在苗族服饰中,龙纹的样式通常仅仅是作为一种背景,苗族人将牛、蛇等动物组合在龙体上,用以丰富龙的形象,最终达到营造欢快气氛的效果。

在民间服饰中,图案的造型手段主要是指变形、夸张的龙纹。这些手段既不会受到传统龙的形象束缚,也不会受到空间概念的束缚。在少数民族的服饰中也渗透着龙图腾,这些民族的人们借助龙图腾将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不论是汉族人们,还是少数民族人们,他们都将自身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龙图腾上,他们认为龙图腾是最高贵的,最具有灵性的。

三、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审美价值

几千年以来,从款式、结构以及材料上来讲,我国的传统服饰变化并不大,再加之受到服装色彩的限制,人们开始不断变化服饰造型。龙作为最古老的图案题材之一,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完善,龙图案不断被应用到各种题材中。龙本身代表着生命力,具体表现为:变通力以及亲和力。正是由于龙本身所具备的生命力,才能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美学哲理充分体现出来。龙纹的线条具有流动性,表现的是气韵生动的美感。龙纹的美不仅在于具备丰富变化的形态,还在于其本身具备了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具有多元性,因此龙本身也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并且在演变造型的过程中与其他完美的纹样充分结合。龙与龙纹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这就与中国传统思想和”的观念相吻合,而龙纹中所赋予的境界就属于意境范畴。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应用,体现了美学上和谐统一的基本原则,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龙纹一直贯穿于中华历史中,并在古代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龙纹本身所具有的亲和力,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构的反映。古代帝王往往希望借助龙纹,将自身的尊贵身份体现出来,因此在帝王服饰上会画上龙纹图案,该龙纹图案透视着皇权的威严。

当今社会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社会,那么古代的龙又将呈现出何种形态呢?在信息化、科技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龙已经被赋予新的内涵,龙代表着炎黄子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象征着整个中华民族。在西方国家人眼中,龙代表的就着中国,代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外国友人身穿带有龙纹图案的服装,也可以从中发现龙本身所具备的内涵。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龙纹,并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符号象征,也是当代社会最稳定的文化结构符号。在当前社会要将龙纹本身具有盼变”与和”特性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精神,为中华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促使以“龙纹”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并对世界各国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结

龙和龙纹在中国文明体系中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而存在着。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龙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都渗透着龙纹文化,龙纹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服饰、玉器等产品中。总而言之,龙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发展到现在,龙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龙纹成为乡情的寄托,通过龙纹还可以将炎黄子孙的心理诉求充分体现出来。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该了解运用龙纹的意义,并将其审美价值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1900ea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