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利他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23-04-21 00:2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利他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欢迎阅读!
利他,社会主义,主义,和谐,思想



大学生利他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0771021);华侨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09Y0163)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最全面的阐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目标体现的是发展的人文精神,以及包含其中的深刻的道德意蕴。因此我们认为利他行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前进行利他行为的研究对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整个社会和谐、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利他主义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一、概述

孔德认为,人类既有利己的冲动,又有利他的冲动。所谓道德,就是使前者从属于后者。纵观中国的历史,利他主义精神是贯穿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优良传统。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利他精神,提倡人与人的和谐。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认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应当把义作为取舍的标尺。西汉的董仲舒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使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传承下来。到宋明理学时,理学家们更是以存天理,灭人欲将义利关系推向极端。清朝末年,无数爱国志士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下,牺牲小我,救国图强。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利他主义精神,我们的先辈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起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为人民服务就是这种利他情愫和价值追求的最高时代表现!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从经济、政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会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格偏差。当今社会中人们人格上的偏差导致社会的利他行为弱化现象愈来愈普遍,利己与利他观念的倒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利他行为的弱化和道德品质的滑坡,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并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利他行为是亟待注意和发展的。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倾向尤其应该受到重视,因为大学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只有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研究综述

在我国对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我国著




名的发展与教育理学家张增杰1986对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主要心理特点,以及内心矛盾等三个基本方面的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虽然我国大学生重视友谊和集体,但自我意识强烈,眼光指向自我内心多于外部世界。侯积良1990研究发现应该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利他性的人生观,减少功利性交往目的,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当他人取向多于自我关注时,才能表现出助人行为。年来,国内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研究日益增多,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



1.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利他行为进行分析。何安明(2007)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极其显著的结论。邵贵平2000通过对大学生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存在高度正相关。



2.教育学的角度探讨对大学生利他主义精神的培养。牛巨龙、田爱民2006在分析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层面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利他行为的方法和途径。张爱社、蒋建国(2003)认为当前培养大学生的利他主义精神,必须从加强教育和转变社会风气两个角度入手,以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



3.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各种因素对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张会平、李虹2006探索了性别因素、独生子女因素、家庭地点因素和学校性质因素同大学生利他动机的关系。杨美荣、李建明(2007)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认为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受到性别和专业的影响。



三、利他行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在当前对利他行为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道德的追求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是体现了这种道德的诉求,并且是人类历史上道德目的的一次深刻认识和实践。



2)对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利他行为的产生和维持模式。根据定义,利他行为是牺牲自身利益以提高别人利益的行为。理解利他行为的产生和维持模式,对于当前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2.对利他行为进行研究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利他行为的研究,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其根本目标是确保全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为此,要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观。






2)对利他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利他主义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个人中心主义思想,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学生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状况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内社会主导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并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 叶航.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 经济学家,2005322-29.

[3] 杨春学.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J]. 经济研究,20014:82-90.

[4] 王健,彭晓娟. 有限理性与利他行为的动态模型[J]. 北方论丛,20085:148-152.



[5] 王健,彭晓娟. 辛普森悖论与利他行为的进化[J]. 经济经纬,20085:5-7.

[6] 王健.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读[J]. 商业时代,200928:11-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4813e6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