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

2023-05-08 08:0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欢迎阅读!
花艺,插花,日本,简史,发展

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

日本插花,是日本的一个古老的技术,流传了几百年,现在已经形成一门学问了。 展开 引言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传统。其发源地据说为圣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立邦交.努力传入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回到日本后,他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华道。池坊插花的历史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

介绍

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后,人才辈出。如十五世纪中期的池坊专庆.当时为了欣赏其优美的插花,群众大批云集而至。十五世纪日本室町时代完成了立华样式,从立华产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样式。立华通常以七个或九个主枝构成.名称为真、正真、副、讳、见越、控、流、胴、前置。到十六世纪出了建立插花理论的池坊专应、专荣、专好。接着在十七世纪出了第二代池坊专好。其后在十九世纪初期,出现池坊专定。池坊插花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国文人插花对日本插花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明朝的《瓶史》一书传到日本.许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发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个的一个。同时,日本插花对艺术的内在思想采用中国儒家思想。例如,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创办于明治时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于写实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

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兴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艺术.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独创精神.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日本插花的流派众多,号称有三干流之多。

总之,不论是中国插花、日本插花.都属东方插花的范畴.它是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在插花之中,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特点。



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其后,结合日本的固有文化得到深入而持久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插花艺术形式――花道,与书道、剑道、棋道、茶道等并称。

远在日本飞鸟时代(公元6世纪后期到7世纪初期),圣德太子任推古天皇的摄政,处理国家大事。推古二年,天皇下诏发展佛教,派遣使臣小野妹子,三度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佛教,中国插花艺术也就在这时以佛前供花的形式传入日本。小野妹子是敏达天皇的后裔,推古天皇的臣子,与圣德太子(用明天皇的王子)有“御从弟”的关系。他在推古15年(公元607,隋炀帝大业3年)奉命使隋,次年6月回国,其后又两度来中国。当时隋唐已经盛行瓶花和盘花,他把在中国所见到的隋唐礼仪、佛前供花和供花用的青铜花瓶和祭坛器皿等带回日本,从此,中国插花艺术便传到了日本。

用明天皇2年(公元587年)建六角堂,小野妹子皈依佛教,自称专务,吸收中国佛前供花的精华,结合日本的文化和习俗,制定了祭坛供花时花材配置的规范,开创了日本插花的先河。这时的佛前供花是颇为简单的,不过是把山野间开放的花枝,插到瓶里而己。在六角堂旁边有一池塘,圣德太子喜欢到此沐浴,小野就在塘畔建房居住,传授供花,据称这就是“池坊流”的起源。“池坊流”的门人为说明流派历史之悠久,也乐以小野为宗祖。而月溪和尚为池坊专好著《百瓶华》所作的序文中,却称“池坊”的原祖是池坊专庆(生于15世纪),当是可信的。池坊华道会第45代华宗匠池坊专永称池坊流是日本插花的本源,“池坊的历史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500年前插花始于池坊。明确地证实了前述说法的正确性。但是中国插花在隋唐时,由小野妹子使华而传入日本的史实却是确凿的。日本插花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文化和插花艺术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日本个别花道家却说日本插花没有受中国的影响,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此后,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日本的使节来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入。如中国在宋代有赏花、盆栽和斗花的习俗,日本在平安后期(12世纪),也有“花赛”、“庭栽花赛”和“斗草”等活动。这对插花逐渐提艺术品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仍是佛教供花,花材也仅是莲花之类圣洁的花卉,但已经带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了。后来,插花脱离了佛坛,进入到一部分贵族的生活中,在文学和绘画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如“伊势物语”中记有:“在原行平的住宅里,花瓶中插着花穗很长的紫藤。”《古今和歌集·后撰集》等也见有关于瓶中插花的歌咏。可见,插花在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流行开来。


在镰仓时代(11851333年)中期以前,都是把插花的大花瓶放置在屋外宽敞处观赏,形式豪华壮丽,尚未进入到居室中。例如清少纳言的《枕 草子》(意为旅行人)中说:“采下长长的樱花枝,倾斜地插入大花瓶中”欣赏。此后,插花开始进入室内,限于室内条件的限制,插花作品恢复以前佛前供花那样,变得小型化了,技法也有相应的进步,如用细颈花瓶立插鲜花。

室町时代(13331573年)出现了“三具足”、“五具足”等佛前供饰。在“具足饰”形式的基础上,参照当时筑山泉水式造园法,创造出豪华富丽的“立花”形式。应当说,当时明代中立式厅堂插花的形式,通过两国间文化的交流,也对日本“立花”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立花的理念是封建的君臣主从制度,由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思想发展而成的。一瓶立花,包揽自然山水之胜景,属主观性的表现手法。

京都六角堂顶法寺的池坊专庆为“立花”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认为“池坊流”的始祖是池坊专庆。现在号称“池坊流”有五百多年历史,也是从这时算起的。池坊流从此代代以子相传,立花成为六角堂池坊家的家艺,至今己传至45代。早期的立花主要是佛前供花,形成严谨对称的花型,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高度规范化和复杂化的插花形式,崇尚自然,重视构图美,常用79枝花材,并以常绿枝叶相配。深得贵族们的喜爱,从此插花渐渐脱离了宗教束缚,向造型艺术化的方向演进。于此同时,上层社会人士在生活之中,茶与花两者相依,形成形式简单朴素,潇洒脱俗的“茶花”,它源于禅宗教义,意在美化生活,也表现殷勤待客之道。

此道也始于中国,镰仓时代由禅宗高僧传入日本。这是与饮茶相依存的插花形式,最有名的茶道名家是16世纪的千利休。室町时代,举国上下都爱插花,在室町时代末期,有插花会和茶会一起举办的记载。在16世纪及其以后,日本插花风格有较大的变化,在“立花”盛行的同时,“生花”逐步形成。它主张以少而精的花材表现植物自然的形体美、色彩美和造型美。构图简洁,以三主枝为骨架,三主枝象征宇宙间的天、地、人。后来发展为真、副、体三枝花材组合而成的生花造型。

江户时代(16151867年)成为立花的黄金时代。京都池坊成为后世立花中兴之始祖。大住院以信、安立坊周玉、同云泰等名手辈出。后水尾天皇插花技艺超群,常在紫宸殿、九条殿等处举行插花盛会,不论皇上的御作,还是公卿或平民百姓中名手的插花作品一起展出,场面宏大,出现了立花的大流行。元禄时期(16871704)是江户文化的成熟期。江户文化就是平民文化,以大阪为中心,主要发展简单平易,深受平民喜爱的,富于时代感的瓶花(抛入),这平民性的插花形式很快就旺盛地发展开来,这一方面为后世简化立花形式,更便于在民间推广,为生花的产生提出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开拓了盛花和投入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变化的道路。京都是贵族文化的中心,主要发展立花。此时袁宏道的《瓶史》已经传到日本,被插花界奉为经典,给予日本插花以巨大的影响,并以《瓶史》的艺术张为指导,创立了“宏道流”,至今仍活跃在日本插花的艺坛上。到江户时代中期,松月堂古流、源氏流、远州流、古流、宏道流、独流等插花流派兴起。以教授插花为业的人也多起来,他们为宣传自己,大肆举行极尽豪华的花会。插花容器和配件的装饰也表现出长足的进步。江户中期以后,花道发展达到鼎盛时期,随着花道的繁荣,又产生许多新的流派,各流派在花型上形成各自鲜明的造型特征。1673年插花刊物《替花秘书》中首次使用了“花道”一词,以后即成为日本插花的专用名称。17世纪、18世纪以后,出现“自由花”等形式。“自由花”,不拘形式,仅凭主观直觉,自由创作。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外国文化大量传入,受西方插花艺术和切花的影响,各种插花流派纷纷产生,插花在民间盛行。出现了“文人插花”(士大夫间流行的插花形式);“盛花”(用花插将花材插在浅盘中)等都深受人们欢迎。

日本花道有三千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插花形式。有三个大流派会员人数较多:其中“池坊流”,号称为日本插花的本源,有5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立花”、“生花”和“自由花”艺术形式为主;“小原流”,成立于1867年,现在传至五世,其五世家元为小原宏贵。主要以写实手法表现大自然风貌为主;“草月流”成立于1927年,现在是二代家元。艺术手法是充分利用自然界中所能利用的物质,以抽象的线条,创造一种抽象的艺术美。三者会员都有200万人左右。

日本插花非常普及,己成为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8a7f57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