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2-08-18 01:0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反思,儿子,不是

《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岳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



《我不是个好儿子》是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感怀亲情的叙事散文。作家在文中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用朴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的生活琐事,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深情。以下是对本节授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微课程,电子书、微信、QQ等网络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研究、合作学习、分组展示活起来、动起来、比起来以达到“乐学、会学、学会”。本课的教学流程共分为五个环节。

1.任务引领,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由教师给学生提供电子书和微课,让学生自行下载,自主学习,比如,电子书中让学生完成前两项:走进贾平凹和课外加油站,旨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阅读十大感动人物、二十四孝故事和《论语》来初步感受人间大爱——亲情的伟大,也为后面的写作积累素材。第二步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小组搜索家乡名人焦波和他的摄影作品《俺爹俺娘》,十大感动人物中陶艳波和孟佩杰等的相关材料并分享在班级微信群和QQ等网络平台上,或者打印后用实物展台展示,实现资源共享。

2.创设情境,激情导人

通过播放视频《这世上,你永远亏欠的人只有一个——妈妈》,引出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此时随着背景音乐导入新课。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启迪学生去感受亲情,使学生快速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3.协作探究、学习新知

课堂主体,共设5个环节:整体感知;品读细节;深入感悟;探究主题;拓展提升,逐层深入。(1)整体感知。学生在充分诵读文本的前提下,初步感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学生可以根据前置作业微课程中所学习的方法进行简单概括。(2)品读细节。多个学生对多个细节的鉴赏或者多名学生共同鉴赏一个细节。(3)深入感悟。通过文章细节引导,进一步感悟母爱的伟大,母亲开始时不要钱后来又紧紧地握住钱,母亲对钱前后态度的转变仍体现了对儿子的理解和疼爱。(4)探究主题。那本文的主题是歌颂母爱还是写儿子的愧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如辩论会,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5)拓展提升,逐层深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本篇在写作技巧方面的特点,即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至情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4.学以致用、拓展提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平时的语言叙写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运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的方法。在拓展提升中,共设置两个环节:(1)敞开心扉谈一谈在亲情记忆的底片上最能感动自己的一个细节,要求运用微课程和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2)母亲节为母亲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颁奖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以情化人,旨在唤醒学生对父母亲情的理解和感激,进而能关心他人,升华感情。

5.展示交流、科学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9c7e22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