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之尾句直捣黄龙学生

2022-07-21 18:3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懂诗歌之尾句直捣黄龙学生》,欢迎阅读!
直捣黄龙,诗歌,学生

诗歌鉴赏

——读懂诗歌之尾句直捣黄龙

导言:

一般诗人都喜欢在诗的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洪运在《客斋随笔》中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对结尾留心则可直捣黄龙(老巢) 1、以景结句

“结句需要放开,含有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这是前人的创作经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又如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鉴赏】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2、抒情结句

这类诗歌,往往是在前面作充分的铺垫、蓄势之后,在结尾之处才水道渠成地将浓烈感情喷薄而出。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又如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但是,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3、以理结句(哲理诗)

以理结句的诗,往往是在前面感性形象的认识的基础上,揭示出一定的

哲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鉴赏】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

1


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议论结合写景,显得非常自然.“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以"浮云"为喻,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又如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再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



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4、以问结句(反问、设问)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这首词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词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又如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b20973650e52ea541898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