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2022-12-12 23:2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欢迎阅读!
社会主义,特征,民族,关系,基本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诞生于16世纪初,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社会主义民族:

现代民族的一种类型。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后,在对旧式民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一词,В.И.列宁1916年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一文中提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已经逐步形成。它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已摆脱阶级剥削制度,产生民族对抗的阶级根源已不存在;占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已成为民族命运的主宰,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各民族都统一在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之下;各民族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各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2018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的体现,是全社会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主要渠道是: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缩短先进民族同落后民族之间的差距。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发扬民主、调整民族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矛盾。经常地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民族主义,以及一切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消极因素。

2018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c8fb8c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