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 第2课时 学习《卖炭翁》(2019年春)

2022-11-14 06: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 第2课时 学习《卖炭翁》(2019年春)》,欢迎阅读!
二首,课时,下册,人教,唐诗



第二课时 学习《卖炭翁》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到了诗圣杜甫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情怀。唐代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也写了很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卖炭翁》,一起来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两鬓(bìn) 伐薪(xīn) 口称敕(chì) (chì)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整体感知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它包括哪些要素?

【交流点拨】这是一首叙事诗。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这首叙事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

【交流点拨】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及被掠夺的经过。(烧炭——运炭——抢炭)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研读诗歌 深层探究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翁的?

【交流点拨】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两鬓苍苍”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交流点拨】说明卖炭翁年龄大、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这样写形象逼真地






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体现了炭的来之不易。

3.文中的老翁自己砍柴烧炭,以卖炭为生,他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 【交流点拨】可怜身上衣正单。

4.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当今社会,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些“两鬓苍苍”的人都在干什么呀? 【交流点拨】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享受晚年等。 步骤四 品味语言 体会内涵

1.老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辗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翁运炭艰苦吗?

【交流点拨】艰苦。一尺雪说明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辗冰辙说明炭很重,冻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晓驾炭车”“牛困人饥日已高说明了路途遥远。这些诗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老翁运炭的艰苦。

2.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交流点拨】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动作、心理描写以及对比的运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任意勒索,公然掠夺。宫市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地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的善良的心。

2.拓展延伸 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而我们现在,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担心饥饿、冷暖,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因此,身在福中要知福,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127be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