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15.自相矛盾

2022-08-06 07:0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0-2021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15.自相矛盾》,欢迎阅读!
自相矛盾,下册,人教,语文,年级

五年级语文下册 15.自相矛盾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置于市,贾(价)十倍,人争zhōu yù)之。(选自刘基《卖柑者言》 (2)然自愧fú fèi)如,积惭成忌。(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3)fú fū)战,勇气也。(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 (4)此庸fú f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2.看拼音,写生字。 (1)爸爸妈妈说:“孩子,我们永远是你坚强的后dùn( ) (2)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路曼曼其修远兮,wú( )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在追寻真理方面)前面的道路又远又长啊,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 3.选字填空。

[ ] ( ) ( ) ( ) ( ) [ ] ( ) ( ) ( ) ( ) 4.字词理解。

(1)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吾盾之,物莫能也。

鬻:________ 誉:________ 坚:________ 陷: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利”与“吾矛之利”中的“利”意思相同的是( ) A.渔翁得利 B.出师不利 C.其利断金 D.损人利己

(3)下面选项中的“之”与其他三项中的“之”意思不相同的是( ) A.誉之曰 B.以子之矛 C.不可陷之盾 D.无不陷之矛 (4)下面对楚国商人“弗能应”的状态形容得最贴切的词语是( ) A.无言以对 B.不知所措 C.羞愧难当 D.惊诧不已 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揣摩提问者的思维过程:这个人既说他的盾____________又说他的矛____________那么就要求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他怎么回答。(用原文填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

A.楚人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他忙着卖自己的矛和盾。 B.楚人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没听明白别人的问题。

C.楚人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无法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的。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上不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

B.这个楚国人之所以无法自圆其说,是因为他口才不好,说不过其他人 C.本文的寓意是办事情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事实

D.这个故事是成语“自相矛盾”的典故,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4)下面词语中不能与“自相矛盾”构成反义的是( )

A.自圆其说 B.漏洞百出 C.言行一致 D.表里如一 (5)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作者________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我还知道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小练笔。(选做题) 楚国商人被人问倒后,回去认真地进行了反思。他吸取教训,改变了推销矛和盾的方法。第二天,他是如何做的呢?请你发挥想象,将这一场景写具体。 9.想一想,劝一劝。(选做题)

生活中处处存在矛盾,而转变思维是解决矛盾问题的一种途径。有一位老太太,她的大女儿是洗衣店的老板,她的小女儿做雨伞生意。老太太每天都为女儿们担忧,雨天担心大女儿洗衣店的衣服晾不干,无顾客上门,晴天担心小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请你想一想该怎么劝导老太太,让她从忧虑中走出来。



15 自相矛盾

1.答案 (1)yù (2)fú (3)fú (4)fū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要注意的是“夫”在“夫战”中读“fú”,在“庸夫”中读“fū” 2.答案 (1) (2)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注意“盾”是半包围结构。 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形近字的辨析。“矛”是“古代兵器”的意思,可组词为“矛盾、长矛、矛头”等;“予”是“给”的意思,可组词为“给予、赋予”等。“誉”是“名誉、称赞”的意思,可组词为“名誉、信誉、过誉”等;“誊”是“誊写”的意思,可组词为“誊录、誊写、誊清”等。组词是一种很好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在平时要多积累。 4(1)答案 赞美,称赞 坚固 刺破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鬻”和“陷”在课文中可以找到注释。而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楚人是想赞美他的盾很坚固,所以“誉”是“赞美”的意思,“坚”是“坚固”的意思。 (2)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掌握。题干中“吾矛之利”中的“利”是“锋利”的意思。“其利断金”中的“利”也是“锋利”的意思,与题干中的“利”意思相同。“渔翁得利”中的“利”“利益”的意思,“出师不利”中的“利”“顺利”的意思,“损人利己”中的“利”是“使有利”的意思。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之”字意思的掌握。“誉之曰”的“之”是代词,指“他的盾”,其他三项中“之”是助词,意思是“的” (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体会。楚国商人因为自己的话语前后矛盾而无法回答别人的提问,所以此时他的状态是无言以对。


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理解了句意,朗读时就能正确地停顿。“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的意思是无法被刺破的盾和刺得破所有东西的矛,“不可陷之盾”“无不陷之矛”这两处语义相连,中间都不可断开。 6.答案 (1)有的人说:“用你的矛去刺破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2)不能被刺破的盾和没有什么刺不破的矛,不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时可以先翻译重点词语,如“或”是“有的人”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陷”是“刺破”的意思,然后将各个字的意思连贯起来,就是句意。需要注意的是“同世而立”不能直接翻译,而是要理解性地翻译为“同时存在于世界上”

7(1)答案 物莫能陷也 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解析 本题考查对提问者思维的分析。根据楚国商人所说,他的盾牢不可破,他的矛无坚不摧,两者存在着对立关系,所以提问者让楚国商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商人无言以对。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文章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无法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的。因此楚人不是不想回答问题,也不是没有听明白别人的问题,而是他无法自圆其说,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因此选择C (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B项楚国人无法自圆其说是因为他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不是因为他口才不好,说不过其他人。所以本题选B (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反义词的理解。“自圆其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三个词语都是周全或言语行为一致的意思,不存在矛盾关系。只有“漏洞百出”表示破绽很多,存在着矛盾关系,不与“自相矛盾”构成反义。

(5)答案 韩非 示例:老马识途 郑人买履 滥竽充数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做本题要回顾所学的课文内容,同时还要靠课外的积累。 8.答案 示例:第二天,商人来到集市,举起矛和盾大喊:“大家快来看呀!我的矛比别人家的矛都锋利;我的盾比别人家的盾都坚固。你如果买了我的矛和盾,那就所向披靡了……”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能力。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消除矛和盾之间的对立,写得合情合理。 9答案 示例:老奶奶,您真是有福啊!晴天,大女儿生意兴隆;雨天,小女儿日进斗金。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家里总能赚到钱。

解析 本题考察思维能力。老太太总是看消极的一面,她害怕雨天,因为雨天大女儿赚不到钱;同时她又害怕晴天,因为晴天小女儿赚不到钱。但只要把思维转换一下,就能看到积极的一面。雨天,大女儿虽然赚不到钱,但是小女儿能赚到钱;晴天,小女儿虽然赚不到钱,但是大女儿能赚到钱。无论如何家里总有一个女儿能赚到钱。只要往这方面劝导,就可以帮老太太从忧虑中走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175333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