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借绣口传出来——简析《边城(节选)》中翠翠的语言描写

2024-03-04 22:0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总借绣口传出来——简析《边城(节选)》中翠翠的语言描写》,欢迎阅读!
绣口,简析,边城,节选,描写



总借绣口传出来——简析《边城(节选)》中翠翠的语言描写

沈从文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什么时候怍者的心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正是住人物来写的典范。苏教版高中语文修二册选了《边城》第三章到第六章,翠翠丰富而复杂的情思感想,总借绣口传出来。



一、翠翠话语的话中之话

两年前的端午节,当祖父问翠翠明天一个人去城里看划船怕不怕时,翠翠说:人多我不怕。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翠翠的回答表面上朴实无华,但如果联系作品的情节,就可以发现,翠翠话中有话。一个人不好玩,这话既是翠翠晴窦初开的反映,也是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开始的预兆。不仅如此,作者还对此作了有意强化和暗中呼应,就在同一段落,当祖父问翠翠一个人敢不敢到河边看龙船时,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翠翠复杂的情思通过朴实的话语表达出来了。



傩翠初会,更是一片真情天地。作者用陌生化的手法,先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两个水手闲聊吊脚楼上妇人的丑事,然后十分巧妙地设置了那人与翠翠的初次对话。那人好意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翠翠以为那人是谈论风流韵事的粗鄙之徒,点了灯的楼是住了娼妓的吊脚楼,于是那人的盛情变成了翠翠的恶意。由于美丽的误会,翠翠对还以颜色,一个劲儿地对狗发泄: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说者有意,听者无心,翠翠说这话的意思是告诉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那人听去却是另外一种好意,以为翠翠要狗不要对着好人乱叫。说者与听者之间有意无心的自然转换,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不骂不相识,傩翠初会,为他们的生命之树播下了爱情的种子,也为情节的延展定下了欲扬先抑的基调。



二、翠翠话语的弦外之音

一年前的端午节,翠翠从祖父与顺顺家的长年谈话里,得知傩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的端午。祖父说顺顺很好,大老也很好,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翠翠这话的弦外之音是:祖父你认识他们一家所有人吗?你认识傩送二老吗?顺顺好,大老也好,难道二老不好?”翠翠的这个反问句,包含着丰富的内蕴,有撒娇,有责怪,当然也有嗔怨,翠翠纯洁可爱的天性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一切都因祖父没有提及翠翠的心上人——傩送。随后翠翠有一句话,更道出了翠翠的真心: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可惜祖父不解孙女相思语!看似一句大白话,实则千钧浓情语,因为话中镶嵌了翠翠心上人傩送所在之地,所以就凝结了别样的情感信息。许正是因为祖父读不懂孙女的心,含而不露,让祖孙俩的对话产生余音袅袅之效。



三、翠翠话语的反向之意






今年的端午节,祖父旧事重提: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了那次落的行雨……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翠翠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面对祖父总是提起天保大老,翠翠似乎在说:你这个!天保大老我记不得,傩送二老我怎么记不得?”就像许多女性说喜欢,说高尚缺德一样,翠翠嘴上说的是记不得,心里想的却是记得这是一种反向表达,也是东方女性的特殊表白,翠翠温柔、羞赧的性格跃然纸上。翠翠话语的反向之意,使对话含蓄蕴藉,妙趣横生。



平庸的语言一句话就是一句话,艺术的语言一句话等于好几句,《边城》的语言就是饱满的语言、艺术的语言。这些纯洁而朴素的话语,折射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边城》可谓七宝楼台,眩人眼目。不仅如此,品味《边城》的语言,往往给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合度感,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关于沈从文先生的语言,还是他的得意门生汪真祺说得好:《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24aec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