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终结性考试答案

2022-04-08 08:2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概论终结性考试答案》,欢迎阅读!
社会学,概论,终结,答案,考试

材料一: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有计算机、网络专家,而没有哲学家、艺术家、理学家。对工具理性的重视固然重要,但思想、人文情感、终极关切同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材料二: 在我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尤其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这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标准。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集体自杀现象:某学校一个班上的学生有六个人成绩不好,竟相约在一起吃毒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试分析材料二说明的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早期社会化困境和无效文化传递的问题。早期社会化困境问题是由于青少年在网络上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无法判断这些信息是否有用,且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形下,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导致青少年在内化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标准时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必须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供令人佩服的社会权威形象。无效文化传递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青少年过分依赖网络,导致对传统文化知识涉猎较少,因此上一代的知识和规范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形成了无效文化传递。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对青少年上网和学习知识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对其上网内容进行适当地控制。

2)材料二说明的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化偏差和失败,主要表现为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这主要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很多学校将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区别对待,而学习成绩成为这种判断的标准。这样一种社会化模式对“差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应该适当加以引导,改变社会的这种观念。

有一个人他父母亲都是农民,他本人是农民。改革开放后,他进城打工,后来勤劳致富,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问题:(1)这里有哪几种社会流动类型?

2)影响一个人职业流动(社会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①垂直流动。谁垂直流动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从下层向上层流动或从上层向下层流动。垂直流动可伴随地区间流动,也可以是原地升降。案例中的人,原系农民,后来进城当了经理,这是社会地位的上升,就可以看作是垂直流动。同时他的生活环境由农村到城市,是地区间的流动,此两项都可以看作是垂直流动。

个人一生中的流动。个人一生中的流动是指个人职业和社会地位在垂直的或水平的流动。主人公无论在职业和社会地位方面都有着垂直的/水平的流动。

代际流动。代际流动是指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定位的流动。主人公与父母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有农民转变到经理。

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是相对于个人流动而言的,它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发生突变,造成人员大规模的流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取消以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人口可以在城市与农村间自由流动。 2)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有: 一、制度因素 二、社会组织 三、个人自身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44079dad02de80d4d840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