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2023-01-24 20:0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学,原理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 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3、学前教育价值是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4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5、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6、学前教育职能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作用。

7、学前教育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第二章

1、家庭教育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即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所施加的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2、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前教育制度的基础。

3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4、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5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第三章

1、因人施教是指幼儿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采取适合于他的特点的方式方法,对他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进步,促进他的发展。 2、幼儿教师是以幼儿教育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3、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4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5、幼儿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

6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7、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归因倾向是指教师在幼儿发展的原因上所持的态度和观点。

8、教师的情感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不仅教师积极工作,有所创造和成就,而且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影响教育教学过程。

9教育机智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地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10、显概念是指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 隐概念是指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


观念。 第四章

1、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2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以教育为中心,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

3、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情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4、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 第六章

1、幼儿班级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2、混龄编班是指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3、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未来确立目标并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管理活动。

4、幼儿行为辅导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5、同步教育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或同步教育

6、移情训练法是指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鸣,这是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 第七章

1、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2、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3、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是指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和乌索娃的“学前教学论”等理论的影响下,以乌索娃、查包洛塞兹为代表的前苏联学前教育研究者,经过多年努力探索,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4、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意大利的瑞吉欧 艾米里亚市在马拉古兹的发起和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推出了一个新的有特色幼儿教育体系,即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5、幼儿园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 6、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是一种概念化得课程设计思路,为进行实际的课程设计提供途径和方法。 7、目标模式是根据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 8、过程模式是指不预先设定目标,而是在设计中详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采取的方法以及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

9、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10、教学策略是指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措施的总和。 11、效果评价指的是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d4802b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