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洛陀古歌》中丧葬、祭祀礼仪的精神文化

2022-04-06 08:0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密洛陀古歌》中丧葬、祭祀礼仪的精神文化》,欢迎阅读!
丧葬,祭祀,礼仪,精神,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密洛陀古歌》中丧葬、祭祀礼仪的精神文

作者:王帆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2

摘要:《密洛陀古歌》是布努瑶民族文化、历史的著作,记录了布努瑶的物质文化,也承载着整个瑶族的精神文化信仰,是布努瑶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展示。本文在对布努瑶的丧葬、祭祀礼仪作了归纳介绍的基础上,挖掘出整个民族崇拜祖先、敬畏生命等精神文化。 关键词:密洛陀古歌;丧葬;祭祀;精神文化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凝聚着代代炎黄子孙的 生存智慧。季节的更替以及人类的生死让生命变得更加厚重,人类带着虔诚之心来对待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人从一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几个重要阶段,出生、成人、婚嫁、死亡,在某阶段要举行一些具有仪式化的行为过程,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何种礼仪方式,都会与社会组织、信仰、生产与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交织,集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和民俗文化类型中的生命周期和生命价值观。所以说人生礼仪是确定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标志,人类与我们生存的社会产生联系最直接的仪式方式就是通过这些礼仪确立的。

生、老、病、死是一个人必须要经历的人生体验,生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开始,那么死也就意味着人结束了一生,脱离社会。但是中华民族是受灵魂不灭观念影响很深的,绝大部分中华儿女都会存在灵魂在人死时是离开肉体继续活着的观念,所以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结束,而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丧葬、祭祀这些礼仪是不可或缺的,布努瑶的丧葬、祭祀礼仪在传承中虽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依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蕴含着布努瑶的历史底蕴以及文化内涵等。

布努瑶是一个迁徙频繁的民族,每个民族的迁徙都是迫不得已的举动,即使扎根在新地域几百甚至上千年,依然会对祖先最早的居住地留有深刻的感情,生时无法回去,死时要求魂归故里。这种落叶归根的思想在上千年前的布努瑶人头脑中就已扎根。在古歌中记载,在密洛陀死后,九大武神要将她的亡灵送回她的出生地。布努瑶人在丧葬仪式中会反复念诵密洛陀的神迹和遗训,千百年来,瑶族人故去,人们要点燃火把将尸体送往阴间,要让布努瑶的道公巫公将亡灵从阴间请回阳间,瑶族人一路唱着送行的丧葬歌曲,将死者的灵魂沿着祖先迁徙的道路,一步步地一直送到布努瑶的发源地,跟祖神在一起生活。在布努瑶人的眼中,人死以后肉体离开,但是人的灵魂还在,他们非常重视丧葬习俗,马昌仪曾提到过人死有三魂,一个归祖,一个附祖灵牌,一个留守焚场坟地。布努瑶族的习俗也是在人死后将其归祖。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布努瑶把丧葬礼仪看作是人一生的再次转形,对于他们而言,认为人的死亡并非结束,而是对生命起点的一种归返。对祖先的感情归宿不仅仅只有布努瑶民族才有,包括汉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d5675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