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关系型话题:勇气与规则,导写+佳作+点评

2022-07-10 01:2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高考作文关系型话题:勇气与规则,导写+佳作+点评》,欢迎阅读!
关系型,佳作,作文,勇气,规则

2021高考作文关系型话题:勇气与规则,导写+佳作+点评

【题目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8日,武汉大学举行本科生开学典礼。一名未被选中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的学生自行上台希望展示自己准备好的演讲,工作人员及时对该生进行了劝离。当晚,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敢于展现自我体现了武大青年可贵的勇气,但再强烈的个人意愿也不应随意打破公共秩序的边界。”

此事引起不少网友的质疑:“机会不是这样争取的,还是要遵守规则”;“金子总会发光,急于表现自己反而让人讨厌”。也有网友表示可以理解,“该同学有勇气打破常规是难能可贵的,校方应该让他发言”。武大校刊也开辟专栏对此事进行讨论。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武大新生的身份,向武大校刊“争鸣”专栏投稿,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基本立意】

核心角度:从评价学生行为的角度进行立意。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对该生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可以从渴望展示才能、释放才能、有勇气打破常规等角度立意。

②对该生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可以从学生没有规则意识、没有大局意识、每个人都应遵守公共秩序等角度立意;

③从思辨角度立意,可以从勇气固然可嘉,但是“打破规则”则是不可取的等角度立意。

次要角度:从评价校方回应的角度进行立意。

偏题角度:如写“言论自由”、“多一点人文关怀”等,或者写成了“规则”或“勇气”的话题作文。




【写作要求】

同时,作为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文在写作时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写作时要表明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任务二:“以武大新生的身份”,写作时要明确写作身份,点明自己武大新生的身份。

任务三:“向武大校刊“争鸣”专栏投稿”,明确规定了写作语境和写作目的,同时暗示了写作对象,作为校刊上的文章,写作对象应为武大本校学生。

任务四:“表明你的态度”,写作时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要鲜明。 任务五:“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写作时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任务六:“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写作时要针对武大学生提出希望和建议。

1

勇气与规则并行,意气与风度齐驱



近日,一则新生企图自行上台演讲未果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同样作为武汉大学的新生,我对这样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并不认同,纵使有一腔勇气,损害了集体利益,岂不得不偿失?

对此,我想说:勇气与规则并行,意气与风度齐驱。让我们携手做一个有风度的武大人。

校园并非一个人的天下,展现自我的勇气固然重要,但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才是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康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试问,这种没有提前沟通、自作主张的行为是否打乱了会场的秩序?如果打破了公共秩序的边界,受到损害的是上千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观点还会被他人接受吗?你认真准备演讲的用心,还会被他人认


可吗?我想说,唯有维护公共秩序,唯有让你的品行而非仅仅是你的演讲内容深入人心,你金子般的光芒才能在校园闪耀。

倘若这样的行为被进一步放大,在美丽的武大校园,我们将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社会:一个人人满腔热血、却无规则可言的社会。这像极了今日的香港,年轻人固然有追求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的勇气,却无视法理规则,肆意上街游行、破坏社会,其结果反倒是香港经济遭受十年来最大下滑,百姓怨声载道。这样的结果,你们想看到吗?

回看我们的社会,倘若人们能心怀勇气的同时也能遵守规则,满腔意气的同时也能风度翩翩,他们发的光,也终究被人们看到。是央视主播刘欣,一腔消除外界误解的勇气、一身温文尔雅的风度,冷静地讲道理、阐事实,消除“中美”认知误区;是大学生村官群体,纵使满怀少年意气,也遵守乡村自然发展的规则,他们静下心来科学策划,创造了中国大地上一个个脱贫奇迹。陈独秀曾说:“青年之于社会,当如新鲜活泼细胞之于人身”。唯有以勇气与规则并行,唯有用意气与风度齐驱,我们才能肩负起建设未来的重任。

亲爱的武大人,我希望我们也能做到:

下一次,在急于表达观点之前,不妨先停下来,想一想是否扰乱了秩序;下一次,在展现自我之前,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意气有了,风度呢?

勇气与规则并行,意气与风度齐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武大人。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评点】本文审题准确,思路清晰,首先明确表明态度:不认同这种有勇气但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而提出中心论点“勇气与规则并行,意气与风度齐驱”,接着分三个段落谈对“勇气和规则”“意气与风度”的认识和思考,最后顺理成章提出希望和建议。作者身份、读者对象、写作情境都比较明确,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标题和结尾化用诗句,为文章添加了亮点。

02


近日我校开学典礼上一位未被选中的新生代表自行上台发言,被校方劝离,此事引起了广泛讨论。借这次向“争鸣”专栏投稿的机会,作为与他同届的武大新生,对于此事,我想说:勇气诚可贵,规则价更高。

这位新生想要上台发言展示个人想法,体现了我们“武大人”可贵的勇气。海选时大浪淘沙,复选又风起云涌,在如此激烈的选拔下,这位同学“过五关,斩六将”,虽未被选中,但还是上台演讲,这都充分展现了他勇于表达个人意愿。一纸已准备好的发言,一次为表达意愿毅然上台的行动,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观点被更多人熟知,连接起情感共鸣的桥梁,而且可以借此机会与校方充分沟通自己的想法促进校生关系发展。勇气,在诉求的表达中不可缺席。倘若没有勇气,春秋战国时期将不会有各学派争芳斗艳,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倘若没有勇气,北洋政府时期将不会有学生工人站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表达诉求的勇气,让想法变成可能,落地生花。

然而,表达强烈的个人意愿也应遵守公共秩序,勇气应在规则内彰显。“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社会形态要靠规矩塑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告诉我们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不违背农业生产的规律,即可获得丰收。可见,规则产生的作用是基础的,是根本的,只要跨越了规则的边界即便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也会徒劳无功。君不见,葛宇路以自己的名字为道路命名勇敢地表现了艺术诉求,但违背了地名管理条例路牌最终被强拆;君不见,香港群众勇敢表达对立法相关条例的反对但其部分激进暴力的举动打破了公共秩序的枷锁而被叫停。作为武大新生,我们在入学前业已熟读校园的规章制度,已得知不得随意破坏公共秩序,表达意愿本应有度!假若每位学生表达诉求都如同那位同学般在秩序边缘挑逗,校园将会变成“你方唱摆我登场”的戏台。

在此,我提出我的希望与建议:表达个人意愿,我们要按“规则”索骥,凭勇气探索。在武汉大学这所兼容并包的校园里,我们应有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勇气,遨学术之海,摘成就之冠。而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尊重社会秩序、社会公俗,时时在心中竖立起“规则”的旗帜,若是要“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在不到“三十而立”的美好年华里便要收起自己的锋芒,谨慎循矩而行,努力追求卓越境界。


望与每位武大学子一同共勉,心手相牵,薪火相传,将梦想在盛世放飞!一位武大新生20191017

【评点】本文条理清晰,首先针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位新生想要上台发言展示个人想法,体现了我们‘武大人’可贵的勇气。”,然后提出“表达强烈的个人意愿也应遵守公共秩序,勇气应在规则内彰显。”,最后提出希望与建议。脉络清晰。本文也较好地落实了任务,语言表达流畅。



3



开学典礼上,一位未被选中为新生代表的同学上台请求发言遭到劝离,引起了校内及社会的热议。同为武大新生,我希望在校刊上对此事发表一些看法。我认为,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我们应首先尊重公共秩序,再讨论对突破精神的追求。

这位同学敢于展现自我的勇气固然可贵,但再强烈的个人意愿也不应随意打破公共秩序的边界。想要在开学典礼上得到全校的瞩目,理应在事先的正规竞选中其它同学公平竞争,而不是另辟蹊径,欲跳过选拔流程直接上台演讲。若此举得到允许,不仅是对真正的学生发言代表和其他遵守规则的同学的不公平,也给社会各界开了个不好的范例。如若此次“挺身而出”受到舆论认可,那么往后类似活动学生蜂拥而上,各自备好一份演讲,既有的选拔秩序岂不形同虚设?由此观之,这种为了个人意愿打破公共秩序的行为不应得到弘扬,只有在公共秩序的统筹之下,个人自由的边界才可能不任意蔓延,互不冲撞地镶嵌在社会领域内。

并非所有的“勇气”都值得鼓励,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创意、助推社会的“打破常规”、而非一意孤行、以己中心的“破坏秩序”。需要明确的是,“打破常规”与“破坏秩序”并不等同。“打破常规”意指突破旧有的思维窠臼、迸发出新生的创意突破,其本身与公共秩序实际上并无冲突,甚至可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构。而“破坏规则”不然,其目的局限于个人诉求的一亩三分地,仅仅是违反规矩,而无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正如梁漱溟坚守孔孟之学,一反新文化运动扬西弃中的文化潮涌,宣传儒家文化的新设想,此所谓打破常规,弘扬重光之任;正如华为前瞻世界局势,一反私企市场主体商品的常规,布局研发“鸿蒙”,此所谓打破


常规,开阔企业格局。真正的“打破常规”,是谓不为物移的孤勇,是谓敢为人先的创新,而非意图令规则为了个人意愿让步。

刘同在《向着光亮那方》里作出这样的比喻:“风筝是因为束缚,才能飞得高。作为武大光荣的一员,我们应对公共秩序与突破精神的关系有更辩证的认识,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如哈工大大学生自主研发卫星“紫丁香一号”,我们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实践创新;如广州十六中的陈逸华质疑地铁一号线翻新,我们可以为公共设施的完善建言献策。诸此种种,皆是秩序之内展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尊重公共秩序,再谈突破精神。“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秩序之内,规则之内,我们的突破与表达才会有更清朗开阔的社会环境。

【评点】作为一篇考场高分作文,本文观点鲜明,论说辩证有力,语言准确丰富,事例较充实。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应首先尊重公共秩序,再讨论对突破精神的追求”。第一个分论点“……固然可贵,……再强烈也不应……”的句式,在让步中鲜明表态。第二个分论段着力于厘清“打破常规”和“破坏秩序”,较有思辨力。接着顺理成章提出对武大学生的希望建议,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4



今天,在我们武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发生的戏剧性一幕,让我难以释怀。该同学在事先没有安排的情况下,意图自行上台发表演讲,这种行为十分不妥。我想借校刊“争鸣”专栏,表达个人的看法:遵守规则更为上策。

作为一名同级武大新生,参加这样一场盛大的开学典礼,我深知维持现场秩序的不易。其巨大的总人数给管理员带来了负担及困难。维持好现场秩序将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意义重大,需要每个同学的配合。但很显然,这位同学没有考虑这些因素,仅凭个人意愿便擅自上台。这样的行为不论是于大家还是于他自己,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他扰乱了现场秩序。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很可能造成现场混乱,甚至可能导致踩踏事件等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威胁到同学们的生命


安全。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维持秩序,才能保证开学典礼的正常进行,从而保障大家的安全。

当然,这种敢于展现自我的行为是难能可贵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正如学校官方微博中说,再强烈的个人意愿都不应打破规则。难道拥有勇气,就可以随意违反规则吗?严苛的规则面前无个人意愿,规则的设立就是为了保证公平、维持安定的环境。我相信,当时在座的新生不乏有勇气且想发言者,若是允许这位同学发言,那下一位勇气可嘉的同学是否也该被允许?如果这样,每个同学都不会再重视、遵守这个规则,久而久之,就再无规则可言,学校的管理也就以失败告终。不遵守开学典礼规则可能未必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如果将其放大到社会,后果或将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规则没有制度的社会必将杂乱无章。试想一条没有“红灯行,绿灯停”的马路,将频频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失,这将多么可怕。因此,遵守规则实为重中之重。

该同学想争取机会表现自己,应该首先与校方进行沟通申请,了解规则和情况后,按照规则流程,仔细说明意愿及理由,静候批准。若失败了就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不懈地努力,相信学校不会埋没人才。遵守规则是实现个人意愿的前提条件,更是必要条件。有勇气固然好,但更应该学会在规则范围内展现勇气。

勇气虽可贵,规矩价更高。作为一名新生,首要任务是了解熟悉规矩并严格遵守规则,然后才是表现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是金子总会发光,偌大的武大校园,一定会有我们新生展现勇气和才华的机会。

【评点】本文观点明确,思想表达清楚,写作思路清晰,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第一段交代事件,表明旗帜鲜明地表明个人的观点态度,并明确了写作的语境和读者对象。第二段首先表明写作身份,二、三段指出这种行为的危害,从危害开学典礼本身延伸到社会上不遵守规则的危害。第四段提出希望和建议,并重申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第五段结尾,回扣材和中心观点,并再次点明写作身份和对象。本文文从字顺,意脉连贯,在考场上属上乘之作。



5




《争鸣专栏》老师:

你们好!

我是一名武大的新生,对近日热议的新生擅自上台发言,我想发表一些个人观点,还望笑纳!

儒家思想中,国不可一日无礼,可见,礼是一切社会规范和制度的表现。从古至今,我们的社会一直追求规范有序,无论哪个朝代,讲规则,守规则都是个人必备的素养。身为武大青年,身担国之重担,岂能不清楚不明白这种道理?纵使作为金子,也要学会在秩序和规则中发光。

社会要在井然有序的规则下才能平稳运行。我们生活在当下,安全且幸福,稳中有序,正是因为有社会规则的保障。我们深知排队打饭,不乱闯红灯,礼让行人,这就是一种社会规则。假如失去了这种规则,小则我们个人利益受损,大则社会不再平稳,人民生活没有保障。这位新生自行上台发言,就是对这样一种社会规则进行了破坏,引发了场面混乱,也成为了为武大在外形象扣分的污点。

个人意愿不顺应秩序要求,终不会得以实现。林彪乃开国功臣,却在文革期间勾结四人帮企图夺取国家政权后失败,客死他乡,臭名远扬。纵使我们有万般能力,也要顺应社会的秩序,遵守社会的规则,它既是枷锁,也是我们前进的支柱。只有遵守,才能让金子发出更迷人的光芒。这位新生的勇气和胆识让我很佩服,不是谁都有勇气和能力面对台下那么多的观众,他既是金子,又何必急于这一时的风头而哗众取宠呢?相信武大,是我们的伯乐,这匹千里马,一定会走远!

我希望这位同学可以暂时收敛身上的锋芒,学校没有选择你,一定说明你身上还有一些短板,克服了它们,你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屠呦呦60年坚守,才戴上了诺贝尔奖的桂冠;于敏的潜心和热血,才弥补了原子弹领域的空白。我们不要太过急于表现自己,而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实力!你可以虚心听发言同学的演讲,自行上台实则也是对那位同学的一种不尊重,我们武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还会有更大的舞台!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金子也会在秩序规则中发光! 此致 敬礼


一名武汉大学的学生

20201015

【评语】作为一篇高分作文,本文有以下优点:1.任务意识强。文章以书信的文体,开篇就点明了自己武大新生的写作身份和写作目的,在结尾用一整段来写希望与建议,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2.结构清晰。文章以“金子也要在秩序规则中发光”为总论点,开篇结合礼对社会规范的作用提出观点,接下来从规则的重要性和个人意愿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最后再次重申总论点,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6

日前,在我校新生开学典礼上,一位并非新生代表的同学希望上台发言而遭劝离一事引发热议。尽管学校官博已作出回应,但对于同是武大新生的我而言,我仍想对这位同学的行为浅表拙见。

私以为,这位渴望展现自我的同学采取这般方式未免有失妥当。与其罔顾公共秩序而急于表达个人意愿,不如尝试在二者之间探索合理平衡点。

这位同学“不请自来”的行径,本质上暴露了其秩序意识的淡薄。古语有云:“毋有规矩,不成方圆。”诚哉斯言。揆诸古今,放眼中外,小到家庭学校、大到国家社会,无一不需要既成稳定的公共秩序加以规范和匡正。正如众多网友所质疑的那样“机会不是这样争取的”,这位同学不仅践踏了武大的校规,更冲撞了校园乃至社会公共秩序的底线,刺痛了眼下诸多国人脆弱敏感的秩序神经。没有在公共规则的框架内而急于喷涌的表达诉求,无疑是浮躁而冒进的,又何以遵循武大师长们“遵规守纪”的训诫呢?

以破坏公共秩序为代价以换取个人意愿的表达,对武大学子乃至社会各界都是不良的示范效应。如果任由未被选为新生代表的同学随意上台发言,堂堂开学典礼岂不变成了辩论会?设置新生代表的意义又怎不会湮没其中?如果这位同学的表达冲动没有受到劝阻,那么“不守规则也可以表达自我”的潜意识便会在每一个武大学子身上萌发。这既给日后我校校园建设带来窠臼,又对学生们观念形成


与人格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游行、集会的权利,但人数、场所、目的必须报批,这意在昭示:在公共秩序下表达个人意愿,方为人心所向。

究其根源,这位同学如此渴望自我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武汉大学在发展学生个性、提供展示平台方面所不尽完善的地方。也许新生代表再多一个名额,这位同学的表达欲望就可得到满足,也就不至于现今这种漠视公共秩序而希望表达的情形发生。作为高校,理当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与更加丰富的机遇,通过对公共秩序的进一步廓清以求一切思想的源泉活水在武大之中充分涌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愿你我同为武大人,皆能以清醒的认识在个人意愿与公共秩序的天平上力求平衡,共为武大增光添彩!

愿武汉大学越办越好!

【评语】作为一篇高分作文,本文有以下优点:1.任务意识强。开篇就点明了自己武大新生的写作身份和写作目的,结尾用二段分别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希望与建议,任务完成得很充分。2.分析深入透彻,论证有力。文章对该生的行为进行了析本质、论影响的分析,论证上能灵活使用假设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论证深入透彻。3.语言凝练,作为一篇议论文,该文用词精炼,“未免失当”、“罔顾秩序”、“诚哉斯言”、“揆诸古今”等语言表达显得既有分寸,又文雅简洁,值得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d782eb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