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改善措施

2023-05-10 04:4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改善措施》,欢迎阅读!
内控,薄弱,财会,事业单位,环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改善措

作者:阚金保

来源:《商情》2019年第51

【摘要】现阶段,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不断加快,对于财会内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做好财会内控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财务资产安全,而且能够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如果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存在漏洞,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次着重探讨了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改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改善对策

财会内控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该项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例如:审计监督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事業单位财会内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现阶段,我们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良好的内控意识,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在,这也就导致员工自身责任意识不高。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管理方式不合理,缺乏创新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财会内控工作水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事业单位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严重影响着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这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单位,要想保障财务资金安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我们发现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并不注重对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在实际的财会工作当中,更为注重的是事后管理工作,忽略了事前风险分析,更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三)缺乏审计监督的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认真做好审计准备工作,但是部分人员却忽略该项工作,再加上部分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缺乏对事业单位内部运营状况的核查,导致了一系列失误的出现。在出现失误以及违规操作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大多是批评教育,并没有从财务内控的角度上出发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这也就无法很好的保障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当前我们发现大部分事业单位均没有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而审计人员工作量巨大,工作人员存在着较强的复杂性,并且极易受到领导层的约束,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改善对策探讨 (一)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理念

为了更好的保障财会内控工作的有效进行,事业单位决策层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起对内控制度建立。积极应用先进的财会内控方法,并充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状况,创新财会内控理念,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在这一过程当中,事业单位要定时定期的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鼓励并支持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将管理责任与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因素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要建立完善的内控考评制度,针对财会内控工作现存问题积极的进行改进,为接下来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工作水平,就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在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当中,要重点做好采购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以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为准绳,强化管理水平,同时要充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状况以及市场环境幻化,积极评估在经营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风险,明确风险点后要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及采购风险。除此之外,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财会内控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必要建立财会风险评估小组,统一做好对风险评估数据的管理工作,为接下来重大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事业单位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在明确岗位分工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保障事业单位经济良好发展。 (三)强化审计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审计监管机制,是提升财会内控管理水平的关键。在这一过程当中,企业要充分重视起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做好审计风险评估工作,并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有效监管财风险。新形势下,借助现代化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财会内控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通过转移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设立相应的审计部门,成立专业的审计工作队伍,给予审计人员相应的管理权益,提升审计工作的刚性。除此之外,有必要建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审计绩效考核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审计职能,在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降低财会风险的发生几率。 (四)落实部门预算制度

事业单位加快部门预算制度的落实,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是提升财会内控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在规定时间内,将年度预算上报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调整后上报给领导人员,以此来更好的保障预算收支的真实性,事业单位结合预算金额来进行拨款,并认真做好基础数据的计算工作,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建立收支评价制度,并充分的结合相关规定做好审查工作,有效解决财务预算形式化的问题,提升财会内控管理水平。不仅如此,预算数据对于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基于事业单位实际状况,并结合工作经验,构建更加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体系,并贯彻落实部门预算制度,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会内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财会内控管理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该项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领导人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做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切实提高财会内控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因素的发生,保障事业单位高效、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梅.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711):68-71.

[2]侯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环节及应对的措施研究[J].商,201510):135. [3]杨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2):424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ef88d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