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2024-02-05 10: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宝钗,红楼梦,形象,人物,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沈晓娇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5

【摘 要】《红楼梦》是我国经典文学著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红楼梦》家喻户晓,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形象都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论文以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为研究对象,深入全面的分析薛宝钗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展示红楼梦的深刻影响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红学;影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里的一颗灿烂的珍珠,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记录了四大家的由繁荣到衰败的家族史。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万贯家财。她有沉鱼落雁之貌,举止端庄、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正因为这句话才导致了她后面婚姻的悲哀。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在人物形象上薛宝钗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像的创新性。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冷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本文在研究前人的基础上,深入全面的分析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特征。

一、薛宝钗之貌——艳冠群芳

在《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薛宝钗的长相,如在未出嫁之时说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在见到林黛玉后: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抑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在见到贾宝玉后又是这样说道: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在文中通过对薛宝钗的唇不点而红,眉不化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肌骨莹润、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描述,这充分的说明薛宝钗的薛宝钗艳冠群芳之貌,是合乎世俗生活的审美标准 二、薛宝钗之才

(一)博学宏览,才华出众

在知识方面:薛宝钗读书识字高过十倍于其兄(薛蟠)。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其造诣之深,杂学旁收的宝玉、刁钻古怪的湘云,都佩服他知道的如此多。在探春画大观园的时候,她时常给予建议和指导。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第四十二回)宝钗讲的关于工笔画的要求,布局的构思,以至画具、色料、用纸的开列,都是源自薛宝钗绘画方面的学问,用的是谁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融合在生活的体验里,显得贴切自然,令人信服。 (二)通晓庶务,理家之才

在《红楼梦》五十六回中,曹雪芹以一个章回的篇幅,完整地描绘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经济改革故事,并塑造了与王熙凤完全不同的管理权威贾探春、薛宝钗。为了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贾探春凭借自己对当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经济的敏感,富有创意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改革举措:采用公开的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的老妈妈们。这样一来,大观园就被改造成了一种植园,捉襟见肘的贾府经济也因此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对于贾探春的经济改革,薛宝钗予以充分的支持。然而,在具体行为上,两人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贾探春对她的改革相当自负,态度鲜明的说出改革之目的: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穷尧舜之辞,背孔孟之道。贾探春看来,既然经济改革的目的在,那么打出背孔孟之道的旗号就是顺理成章的。很显然,贾探春对于改革的思考是有问题的。为此,薛宝钗尖锐地批评她说:你才办了两天的事,就利欲熏心。薛宝钗指出:若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实质上就是要以孔子的义利观来指导这场改革,薛宝钗的这一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在薛宝钗的改革理念中,已自觉地包含了对于单纯商业利益的理性超越。薛宝钗的这一改革理念,应该说是曹雪芹为当时正在转型的中国社会重塑一个新的道德规范的积极尝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薛宝钗之复杂性格

在《红楼梦》的文章中,刻画了一个性格复杂的薛宝钗形象,既有热情平等宽厚待人的一面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可以说是一种双向性格。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历代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同一人物形象,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怕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在看待宝钗这个人物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先辩证的看待封建道德。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封建道德固然有落后、阻碍社会进步的一面,同时它也有利国利民、积极向上的一面,它固然有压迫人民、禁锢思想一面,同时它也有稳定社会、传承文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样正确的看待宝钗这样一位温厚练达的优秀女性。 四、结语

曹公塑造宝钗、黛玉、宝玉、凤姐等众多色彩鲜明血肉丰满的角色,这些角色是平行并立的,就像我们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在的环境内充当着自己的角色,没有谁是谁的中心。曹公通过这些林林总总的角色,是想系统化多角度的抒发自己起伏的人生而产生的人生观也好,鞭笞封建社会的吃人本性也罢,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红楼里面的每个角色都是这个大工程中零部件,各自由不同的性格、背景、修养完成着自己的命运之途从而构建了红楼这部大厦。所以从全书观点出发,宝钗虽是闺英闱秀,也免不了身受社会时代所限,落得个悲凉结局。符合全书的宗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f67b4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