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2022-05-03 11:2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欢迎阅读!
灾害,地质,监测,现状,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郝红芳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5

要:我国地貌特征复杂,南北气候差异大,地质结构也多样复杂,是地质灾害的频发区域,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研究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以减少地质灾害给国民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一、地质灾害监测概述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任务为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等,最大程度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当前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多是围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的。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现状

(一)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在地下水过量超采时,易诱发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危害是巨大的,是长期不可逆转的,属于永久性的危害,同时,地面沉降也具有区域性。在我国,已发50多座大中型城市有地面沉降出现,占到我国城市总数的25%以上。其中,80%都分布在沿海地区,较为严重的地区包括有上海、苏州、宁波、天津等,内蒙呼和浩特以及山西大同等内陆盆地沉降问题也较为明显。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将地面沉降归为三大类:(1)由于有机土疏干引发的地面沉降;(2)由于含水层压实诱发的地面沉降;(3)由于洞穴塌陷导致的地面沉降。目前,对于地面沉降的监测手段主要是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土体应力应变研究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标记物测量、大地测量法、钻孔伸长计法等。

(二)地面裂缝的监测技术。地裂缝的出现,多是由于自然或人力因素导致地表岩和土体发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具有一定长度或宽度的裂缝。当这类情况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时,便会带来生活的不便和威胁。导致地裂缝出现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地壳本身的运动、水的流动以及人类的活动。现阶段对地裂缝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1)针对地形地质较为复杂的山区,利用音频大地电场仪对地裂缝的深度和延伸程度进行勘察;(2)通过观察地面裂缝两侧定点的位移变化;(3)浅层高分辨率的纵波反射法。通过监测数据,掌握地裂缝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灾害。

(三)泥石流的监测技术。目前,对于泥石流的监测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较为年轻的阶段,所采用的监测技术大多是基于降水量的统计,结合该区域内的历史灾害和地貌特征以及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0e1f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