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业导论论文

2023-03-05 06: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专业导论论文》,欢迎阅读!
导论,论文,历史,专业

历史文化学院名族学院2013级师范(1)班 222013313011009 吴兴旺

浅谈历史学的自然性与人文素养



摘要:现在之前所逝去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历史,在以前发生的事及后来的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就是历史。历史是自然的,但它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历史学对于社会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门科学历史学的意义不言而喻。

关键词:历史学 自然性 人文素养 科学

历史学属于人文学科,而人文科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侧重于从综合的角度研究人类本身以及社会,主要有历史学社会学理学等学科。



一、历史学的自然性

历史学是自然的,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总有事件发生并会有很多后来的人去研究,这便是历史学的开始,中国历史的开始就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的,而史籍的产生则是以孔子的《春秋》为标志。

有人的社会就有历史,从远古人类开始,一件件事在过去的时间中诞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痕迹,比如现在所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这只是远古人类正常生活所留下的,但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究这些东西便成为了历史学更有一些研究这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人被社会称之为历史学家。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始终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先在性、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神学的历史观才否定自然界的先在性,否定自然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意义。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一旦这种关系得到确认,那么历史便有了意义。也就是说,人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自然发生的一切以及与其他人类个体或群体所产生的联系都是历史研究的对象,如果人这个抽象的个体的存在得不到证明,那么历史研究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因为历史已经没有了发生的可能。

自然包括我们自身与周边环境的总和,自然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事物诞生,人便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从唯心的角度来看,有了人的思考能力


才有了自然,人类不产生一个想法把身边的一切称之为自然,那么这个所谓的自然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事物,但是人类本身的产生就是这个自然的一部分。人在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历史和历史学人本身与自然就是纠缠不清的,所以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也是这个关系中的一环,这当然也包括了历史和历史学

历史与自然是水乳交融的。自然的进步形成了历史,历史记录了自然地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所有的现象,都可归结为自然现象,如果说自然是一本百科全书,那么历史就是打开这本百科全书的钥匙,这是因为人类只能感知当下,而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人类是无能为力的,甚至是无知的,这便需要历史来解释,古人对历史也相对重视,这对后人更好的去了解曾经的自然提供了文字工具,流传下来的各种古籍就是最好的证明。由此可以得出,历史与自然相生并相互融合,历史学的自然性也在自然进步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二、历史学与人文素养

历史学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就提到:“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这里的人类史,就是历史学人文性的体现。

历史学是典型的人文学科,中心是记载人类的活动轨迹,包括历史人物、史事件、社会历史现象,还包括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家庭、婚姻、生育、情感、人性、性格、命运、生命等活动记录。中国古典历史学滥觞与孔子的《春秋》成熟于司马迁的《史记》

历史学以其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人文性从本质上区别于其它学科,历史学科同时也是人类最大的知识背景参考系,又以其典型的史料学科和实证学科作历史学科立于科学之林的独到特性和价值所在。品德、意志、理想是历史学对人美好品德教育的意义,教育部在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前言中提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加大力度。

历史为镜,生活是最好的启蒙教科书。现代青少年应该以历史人物为榜样,确立培养自己的人生观理想:以古今中外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头脑,进而进科学文化创新,使自己知识丰富、心怀天下、发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济世的优良传统。

作为生物人到家庭、社会人,再到文化人的渐进成长,历史是第一教师,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伟大历史人物,无不具有高尚的品质、远大的理想、惊人的毅力、卓越的能力和超人一等的应变能力,而道德品行始终是第一因素。诸如中国传统历史人物楷模的精神:光明磊落、真挚坦诚、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西方文化中也有这样的人物。

历史人物的生命意义、命运走向、成败功过留给我们思考与启发:为何会有丰功伟绩、流芳百世和祸国殃民、遗臭万年两种人?这些思考有助于青年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古代圣贤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古训实际指明了不同的人根据自身条件都可以成功。

历史人物评价直接有助于为当代青少年如何做人提供了经验教训,历史人物的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人物生前的作为和后世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世人们的政治态度、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而介于前面两者之间的更大的悲剧,如鲁迅所言:在平庸、灰色、沉闷中慢慢消磨生命的人,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0f0b3795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