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汶川地震新闻报道新模式

2022-05-16 16:3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融合新闻——汶川地震新闻报道新模式》,欢迎阅读!
汶川,新闻报道,地震,融合,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融合新闻——汶川地震新闻报道新模式

作者:刘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02

北京时间200851214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巨灾,中国媒体立刻行动起来。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的数字媒体互相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合作战,使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融合新闻的特征。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意指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①

2003年,Lori Demo等美国学者在题为《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的论文中,界定了融合新闻的五种模式:交互推广、克隆、合竞、内容分享和融合。这五种模式都以媒介之间的合作方式为分类标准,五种模式的新闻融合程度依次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可见,融合新闻的产生基于媒介间的合作与互动。

在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中,一方面出于紧急情况下新闻报道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媒介良知的驱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合作姿态投入新闻报道,催生出了融合新闻这一新的传播模式。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活动,融合新闻有哪些变化和突破?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人人都是信源,人人都是记者——新闻信源和传播者的变化

在传统大众媒介垄断新闻传播的时代,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新闻信源主要是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团体,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新闻传播主体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媒介形态日趋丰富。如今,普通公民通过手机、博客、播客、BBS等,就可以发布新闻,表达观点。新闻传播的主体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如2005年初东南亚发生海啸,英国BBS、美国CNN的网站都专门设有栏目发布来自现场普通公民的新闻报道。在汶川地震中,亲身经历这场巨灾的人,用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记录了地震的发生,在第一时间用手机拍下现场的恐怖画面,写博客对地震进行了实况转播。这场灾难让我们再一次经历多媒体时代带给我们的信息震撼:几乎人人都是记者。

同时,新闻信源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据统计,截至2008522日晚上10点,仅腾讯、新浪、网易、搜狐四家网站共发布博客文章233万篇,点击量达236亿次。这一巨大的信息源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开发利用的对象,如《南方周末》就专门设栏目转载博文。2006伦敦发生地铁爆炸事件,第一时间发出的现场新闻照片出自普通公民手机自拍而非职业记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1d261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