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文600字五篇

2022-12-17 21:0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作文600字五篇》,欢迎阅读!
杜甫,作文,600

杜甫作文600

杜甫作文600字五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作文600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杜甫草堂在成都的市区内部,在去年春节的时候,我曾经去过那里。

早就听说杜甫草堂的历史十分坎坷,经过了一次次的损毁,一次次的修复,这才能使我们看到这个历史悠久博物馆。只不过现在是看不出来这种坎坷的,最近的一次修复是这里焕然一新,树木丛生,围墙刷的干干净净,有的树的树干上还附着青苔。这美丽的景色的确很使人放松。

再往进走,我们到了这里的中心建筑:一座小小的房屋。代表看起来平平无奇,跟所有的古代建筑差不了两样。但是内部用玻璃和栏杆圈出了一大片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杜甫草堂的遗址,早年杜甫在各个朝代都经过破损和重建,甚至有军队把这里当成了住宿,把某一些可以称得上国家一级文物的东西,当做柴火烧掉的事件。所以如果看的不仔细的话,真的是什么都发现不了。屋内还有好几块碑文,显然是不能当柴火烧,所以就保存了下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大部分的古诗文都是刻在石碑上的,所以没有很大的损伤。

再往进走有很多很多的小亭子,风景十分的秀美,水中的鱼欢快的游动着,岸上的孩子们十分渴望地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显然我妹妹对这里的文化一点意思都没有,她只喜欢鱼或者还对礼品店铺很感兴趣。

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那一面墙,也就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建筑用蓝白色瓷片镶嵌的大大的草堂二字,虽然他可能没什么意义,但是他是出名人士帮忙写的呀。

最后还有一个十分大的房屋,里面放着各个诗人的塑像,不过这一点我始终没有搞明白,既然是杜甫草堂,为什么要放其他诗人呢?是因为地方太大,没可放的了吗?

参观完杜甫草堂,我对中国的`故事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人们都说杜甫的晚年十分的艰辛了。

在天府之国,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就是杜甫草堂,它座落在成都市新华路上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免安史之乱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此修建的一个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由外面喧闹的人群中,从钢筋水泥中进入了杜甫草堂,迎面扑来了的是古香古色。耳朵里再也没有什么杂音,只有风吹疏竹的潇潇之声,顿时就是心旷神怡。接触的也不再是钢筋水泥,一根根木头带替了它们,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杜甫在诗中提到过"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怪不得杜甫在此创诗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就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一般,一道墙使得在这里就有一重脱俗的感觉,这里的阳光、绿树、青草都比墙外更闪亮。在圆中漫步,处处都是一片翠色,阳光透过树叶穿到了地面,变的沁凉,不再像外面的毒辣,偶尔觅的一处小亭,隐秘在翠绿之中,在亭中坐坐,听着欢快的鸟鸣,心情不得不舒畅起来。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在这里花开满园,花香四溢我已经深刻的体会过了。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沿小径走出就是柴门,不言而喻这就是杜甫当年放柴的地方,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步入有名的诗史堂杜甫的诗到都揭露了那血淋淋的事实,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


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在堂中杜甫正坐在石头上,思索着国家命运,为百姓担忧。 走出草堂,心里还在回顾,杜甫的伟大和美丽。

风,轻轻地吹,春天的天,十分的蓝,跟这蓝天下的废城形成了很不自然的对比。这废城里,有一个白发苍苍的人,在哀伤地叹气。此人正是一代诗圣——杜甫。杜 甫为何会垂头丧气呢?他在叹什么的气呢?莫非是为这昔日繁华而现在的模样竟这样而叹气?正是,当初杜甫的雄心壮志都被现在这副模样给毁了,这战乱的年代, 摧毁了整个大唐江山,往日人山人海的长安城,只剩下几个老人小孩,饿得抱在一起,城里遍地的杂草,使人感到十分生疏。

想到这儿,诗人那止不住的热泪又在往外涌,泪水打到了脚下鲜花上,花儿昔日的妖艳美丽也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是一朵含泪的花瓣。远处的几声鸟叫,听起来也不如往日,让所有听到的人心惊胆战。 当初,杜甫欲投奔当代唐皇肃宗,便告别家人,独自一人上路,哪知半路不幸被可恶的叛军捉住了,不幸中而值得万幸的是,他只被人困居在长安。

诗人数了数,都有好几个月没和家人见面了,不知家中情况如何,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恐怕是可以收一封家书吧!可谁都知道这烽火连连的三个月里,要收到一封家书可是比拿到一万两黄金还要难啊! 诗人感到的忧伤,忧的不仅是国家的未来,忧的更是老百姓的安危,老百姓的苦难。这忧,竟使诗人的头发变白变少,甚至连平时捆头发用的簪子都插不上了。 国家的将来到底会如何啊?诗人低声叹息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情地表达了杜甫这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地爱国,为国担忧之情。 杜甫生活的时代,已是唐朝乱世,他的心系在国家上,看着国家战火频仍百姓凄凉,心中满是苍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他用他那雄浑悲壮沉郁顿挫的诗句,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唐朝乱世烽火连天的画卷。 早年的杜甫亦是有一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的。他也是想在战场上为国而战,那是无上荣耀啊。可朝代最终还是替换,他的国,也不复存在。

安史之乱时,他亲眼目睹战时官兵强迫老百姓充兵时的凶残模样,从而写成感伤国情的《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妇人的哭啼,官吏的厉叫,为后人展现了唐朝中后期战争的惨乱百姓的凄苦。杜甫想为国效忠,可惜事违人愿。

和杜甫并称“李杜”的李白,乃生在唐朝盛世华年间,他不用为国忧国忧民,多的就只是饮酒作诗游历天下。杜甫不能,他的性子里就是要为国而忧为国而愁的。而怀才不遇的他,在唐朝就像是一匹千里马却遇不上他的伯乐,因此他也只能在他的诗里抒发对国家对唐王朝的一腔精忠报国之心。

他的心,全心为着国家,他的诗全为着百姓。看着这世间的兵荒马乱,自己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可想在杜甫心中的这番无奈的煎熬。

唯有在诗中,他才能倾述自己的苦衷,他把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写了进去,他把自己对百姓饱经战乱写了进去,他把僵卧孤村仍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报国之志也写进那一首首雄浑厚重而又苍凉热血的诗句中。

为杜甫而歌,为他的雄心壮志而歌。 为杜甫而歌,为他的精忠报国而歌。

话说,李白和杜甫觉得唐朝的食物太没意思了,写了点诗,赚了点钱,也学的有钱人坐着时光机来到了21世纪。他们对21世纪的东西太好奇了,什么都要摸摸。这不,他们看见马路上的车,于是李白对杜甫说:“杜兄,你看这道上怎么有这么多的盒子在跑呢?”出于好奇李白和杜甫走到了马路中央,许多车主见有两个人在马路中央于是纷纷停下车来,一位司机说:“你们两个人,赶紧走!”他们赶紧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386761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