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2023-02-27 22:09: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欢迎阅读!
原则,目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它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教学目标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正因为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制定一个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对于它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同时还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仔细思考,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依据知识本身具有的规律,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材的实际情况。这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恰当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广泛收集、仔细研究相关教学信息和学生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凝炼教材知识点,并据此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制定出科学可行、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防止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

二、全面性原则。

现代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因此,设计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教学过程中付诸实现,对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力求全面,即所谓的“三维目标”要全。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三维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不能离开任何一方的学习。 但也应有所侧重,不应机械地平均用力。

三、计划性原则。

计划是教学目标与教学时间科学的结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蓝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一个实际行动,可以促进和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合理安排好时间,努力排除执行计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干扰,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使课堂教学高效化。而在某些教学活动




中,由于没有制订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总是显得手忙脚乱,其结果就会是表现出学习的低效率。

因此,要有一个宏观的、大的目标,即所谓的学年、学期及单元计划。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围绕在这几个大目标的思想、要求下,循序渐进地实施,没有依据大目标或没有制定大目标,那么课时计划中的目标的实施只会是无的放矢,是没头的苍蝇,飞到哪,撞到哪,不会有大的成效。

四、具体性原则。

任何宏大、长远的教学目标,都需要通过具体教学目标来实现,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同时,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能有效克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有其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切忌抽象空洞,给教师和学生以无所适从的感觉。

五、针对性原则。

凡事都有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也不例外。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针对学生具体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以及教材特点,设计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意义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这里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

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承认差异,适应差异,面向全体,分类推进”,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并把教学目标实行“四分”:①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差异,将学生分为abc动态的三类。②目标分类。教学目标的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②训练分层。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训练。④评价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六、实效性原则。

实效就是真实有效,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力争在每一节都能实现,每节都有立竿见影的收获。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不易过难也不能太简单,不能流于形式。要使课堂教学是扎实的,平实的,充实的,丰实的,真实的。

为了实现这个原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创设情景,教给孩子适当的学习方法,三是课堂评价要落到实处。



总的来说,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很多,既要注重从宏观上把握课程资源和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又要从微观上了解具体课程和个别学生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同时拥有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5d9b89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