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蝉》实用教案

2023-03-02 02:0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布尔《蝉》实用教案》,欢迎阅读!
法布尔,教案,实用

法布尔《蝉》实用教案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章的生字词;2、理顺文章写作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2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名言导入: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法布尔板书课题:《蝉》。二、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积累文章生字词。qiāng(屎壳郎)kē(鸟兽做的窝)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xiān(细小)ruì(小昆虫,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qí(鱼类的运动器官)pù()词语补释: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匹敌:(qǐ)对等,相称。罅隙:缝隙。腾跃:跳跃。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倒楣:遭遇不好。(也作倒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2、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人,生于1823年,死于1915年,活到92岁,是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三、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读文章,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蝉的地穴、蝉的卵。2、文章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3、这两个部分分别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说明的?第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第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1-13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第二层次(第14-17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第三层次(第18-24自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第四层次(第25-26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四、品味语言重点探究:1、再读课文,请大家在文中就蝉的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细细品读,勾画出过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然后共同探讨并归纳:挖洞4节):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脱壳(7-9节):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产卵(11-12节):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枯枝上


刺成三四十个小孔;幼虫钻土(23-24:四处寻找软土,挥着镐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隐藏自己。2、关于成语金蝉脱壳: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3、再读课文7-9节,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爪、翅膀和后爪的露出——后写尾部。4、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明确: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5请同学们列一张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五、精读课文 语言特色: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的语文特色。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本文对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文学方法来表达。《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六、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如(17节)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还有(末节)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等等,所有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蝉的深厚的感情。七、布置作业:写一种昆虫或动物。要求: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701a9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