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狐也叫东沙狐

2023-04-06 10: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沙狐也叫东沙狐》,欢迎阅读!
东沙,沙狐也

(一) 沙狐

沙狐也叫东沙狐,身体比赤狐小,体长500600毫米,体重1719克,为中国狐属中最小者毛色呈浅沙褐色到暗棕色,头上颊部较暗,耳壳背面和四肢外侧灰棕色,腹下和四肢内侧为白色,尾基部半段毛色与背部相似,末端半段呈灰黑色。夏季毛色近于淡红色。沙狐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8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文学名: 别称: 东沙狐 界: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Eutheria)

目: 食肉目(Carnivora)

犬形亚目亚目:

(Caniformia) 科:

外形特征

在沙狐上门齿侧边的小尖,几不存在,外缘门齿与其他门齿略有间隙,并稍靠后。沙狐毛色呈浅沙褐色到暗棕色,头上颊部较暗,耳壳背面和四肢外侧灰棕色,腹下和四肢内侧为白

色,尾基部半段毛色与背部相似,末端半段呈灰黑色。夏季毛色近于淡红色。四肢相对较短,耳大而尖,基部宽。背部浅棕灰色或浅红褐色,腹部淡白色或淡黄色。

体型较小,耳廓大而薄,毛细血管发达。四掌有肉垫。嗅觉和视力好。

“三有”保护名录中的犬科动物共有5种,分别是沙狐、藏狐、狼、赤狐、狼和貉。 生活习性

沙狐栖息在广袤荒原及半沙漠地区,一般没有恒久住所,往往居于旱獭废弃洞中。昼伏夜出,白天匿于洞穴中,行动快而敏捷。狐臭不显。食物包括各种鼠类、鼠兔、野兔和各种小型鸟类等,亦吃昆虫和野果。耐饥力强,在冬季有时向南方活动。每年13月交配,怀孕期约50天,每胎产仔211个,性成熟期三年。 分布范围

国内: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

国外:蒙古、外贝加尔、苏联中亚、阿富汗北部等。


(二)猞猁

猞狮别名猞猁狲、马猞猁,属于猫科,学名 Felis lynx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生活在森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布范围

猞猁在我国也叫马猞猁或者猞猁狲。它们曾在欧亚大陆由东至西的大部分森林、灌丛岩石地带快乐生活,可如今已比原来少多了。在欧洲,只有部分北方国家、希腊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才能再次见到它们的身影。德国、瑞士、法国和奥地利后来都将猞猁重新引入他们的国家,以帮助恢复它们的数量。在我国,猞猁分布在东北、山西、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请爱护动物,不要购买毛皮产品) 外形特征

猞猁曾被认为是短尾猫家族的一个亚种。

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体重18-32千克,体长90-130厘米。身体粗壮,四肢较长,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耳尖

上有明显的丛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脊背的颜色较深,全身都布满略微像豹一样的斑点,这些斑点有利于它的隐蔽和觅食。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只直立的耳朵的尖端

都生长着耸立的黑色笔毛,约有4厘米长,其中还夹杂着几根白毛。耳壳和笔毛能够随时迎向声源方向运动,有收集音波的作用,如果失去笔毛就会影响它的听力。有些部位的色调是比较恒定的,如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污白色至暗褐色,颌两侧各有一块褐黑色斑,尾端一般纯黑色或褐色,四肢前面、外侧均具斑纹,胸、腹、鼠鼷为一致的污白色或乳白色。猞猁体形略小于狮、虎、豹等大型猛兽,但比小型的猫类大得多,因此属于中型的猛兽。其冬毛长而密,背部呈红棕色,中部毛色深;腹部淡呈黄白色;眼色发白,两颊具有2-3列明显的棕黑色纵纹。猞猁的两性特征区别不大,仅在身材和体重上有所表现: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点,体重也稍微重一点(12克)。 生活习性

猞猁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喜欢独居,擅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猞猁的性情狡猾而又谨慎,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到树上躲蔽起来,有时还会躺倒在地,假装死去,从而躲过敌人的攻击和伤害。在自然界中,虎、豹、雪豹、熊等大型猛兽都是猞猁的天敌,如果遭遇到狼群,也会被紧紧追赶、包围而丧命,一般都难以逃脱。它一般不会主动伤人,只有被逼急时,才会进行反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c2677927284b73f24250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