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2022-11-29 02:1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赏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欢迎阅读!
兴庆,王维,蓬莱,春雨,应制



唐诗赏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应制

简介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唐玄宗阁道出游的一首应制诗。此诗从“望”字着笔,从广阔的空间展现长安宫阙的形胜之要,再写唐玄宗出游盛况:车驾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进入专用复道,车中观赏宫苑中的百花,皇城的巍峨壮丽,长安城的绿树浓阴、细细春雨,诗人心中当心怡气爽。全诗寥寥数语,尽显唐朝的盛大气象,笔势雄浑,色彩明丽,结构圆熟,被后人奉为应制诗的楷模。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释

1. 圣制:皇帝写的诗; 2. 蓬莱:宫名,谓大明宫;

3. 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

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 4. 阁道: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 5. 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6. 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7. 秦塞:谓长安城郊,古为秦地。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8. 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9. 汉宫:也指唐宫。 10. 銮舆:皇帝的乘舆。 11. 迥出:远出。

12. 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此句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13. 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14. 双凤阙:指大明宫含元殿前东西两侧的翔鸾、栖凤二阙。阙:宫门前的望楼。 15. 阳气:指春气。

16. 行时令:谓行迎春之礼。

17. 宸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18. 物华:美好的景物。后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

赏玩美景。

赏析

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景象。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增强了时空感。诗人驰骋笔力,描绘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0ccd0e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