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a

2022-12-03 17:1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墨竹图题诗a》,欢迎阅读!
墨竹,题诗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72课时



墨竹图题诗









过程与

读,画,做批注,读中体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思想、写法。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知识与

2.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技能 3.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合作 交流 探究



一、导入新课:

教具准备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

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人要有品德、志节。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 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

1、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22d3e8524de518974b7d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