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2023-02-23 22:4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现状,措施,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施工现场开展施工管理,规范施工工序,不仅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利于工程

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效提升。但实际情况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仍存在诸多施工管理、质量控制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工程建设经验,立足施工管理角度,探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控制措施



引言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企业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形象,保证建筑物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投入使用,

为住户的日常居住安全提供保障。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建筑企业需要在施工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符合前期的设计标准。

1工程管理对于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建筑质量与安全事故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较为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建筑行业的良性发

展,通过加强工程管理,可以减少质量和安全方面事故的发生,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建筑工程管理直接影响建筑项目施工安全,与施工企业经济利益相挂钩。项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能否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相关工作。(2)通过实行较好的建筑工程管理相关工作,能够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促进建筑业的良性发展。(3)工程管理能够促进工程项目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降低工期、缩减成本、提高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并未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的不断扩大,管理体制却并未跟紧。完善的管理体制能有效支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体制

的建立健全对于工程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完整的管理机构是根据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而来的,依此现实工作要求进行人员分配,从而能够满足整个项目的工程管理人员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量的建筑工程项目还存在着为追求经济利益而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减少项目管理人员数量,减少人员开支,甚至出现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能很好地进行工序对接,导致建筑风险大大提高,同时可能会产生质量或安全隐患,严重危害了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2忽视原材料质量管理

很多工程项目注重施工技术的应用,而忽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由于整体施工规模较大,应用到的原材料数量较多,

且种类十分繁杂,很多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忽略材料采购时的质量监管,导致很多原材料规格与实际要求不符;或者原材料的规格与实际要求虽然相符,但在购入时采购人员贪图便宜,选购廉价材料,导致施工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应当在施工前做好原材料的质量监管工作,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退货。采购时,需要了解供应商的具体信息,使彼此的合作更加安全。对于已经购入的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管理,设置好相应的存放地点,避免原材料因存放发生问题,导致原材料质量受损。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需要进行二次混合的材料要严格控制配比,保证混合后的材料能够用于施工建设,避免因材料问题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2.3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属于高风险行业。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这样才能

带动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然而,部分施工项目的施工现场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忽视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安全风险因素,施工企业只是高度重视施工的效率,没有未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配备专门的安全防护设备,这就提高了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一旦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施工的进度造成不利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3.1加强机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管理内容。若想切实有效的实行管理工作,加强施工建设

安全和质量保障,就需要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所以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相应支持,完善相关法规条文,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实行有效管理,减少建筑管理人员的违规行为,这样才能使管理水平随之提升。其次需要对建筑企业中的管理部门进行整合、规划、升级,使其拥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并且在整个项目寿命周期中建立全阶段管理机制,明确制度,落实责任,抓住重点,保证能够妥善的实施管理,打造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

3.2基于材料因素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材料管理工作,工程单位应结合施工方法、计划相关要求做好材料采购、入场计划安排,并根据施工需求对现场平面

进行合理规划,满足材料的堆放布置需求。在材料堆放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结合材料存储要求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避免将不同规格、类型的材料混合堆放,需充分钢筋腐蚀、水泥受潮等质量管理关键点,合理布置防潮覆盖相关设施。针对所采购的材料,工程单位需要严格按检测标准落实入场抽检或全面检测工作,根据检测报告确认材料能否使用。在混凝土施工环境,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配比、坍落度相关参数状态进行测试,避免因强度相关参数不合格对工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针对材料堆放、存储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布设标识牌,用以注明材料的检验合格状态、供应商、类型、规格型号等相关内容,确保材料质量始终受控。

3.3提升安全管理力度

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动态监督和管理,动态掌控安全生产状况。(1)安全监督。在现场施工中,施工

企业需构建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与施工企业进行密切配合,加强现场管理;(2)安全监理。就目前状况而言,在建筑工程现场,缺陷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方案等方面,施工单位必须做到严格审核。针对危险区域和施工地点,需严格落实现场监督管理。(3)严格奖惩。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如果尚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或没有严格落实管理制度,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问题,必须提升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人员管理工作,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施工干扰,加强设备监督管理,可以确保设备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合理筛选施工技术,能够提高所选施工技术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做好施工环境管理,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带来不确定干扰,拟定材料管理计划,能够确保各环节施工材料质量的合规性,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可以提高问题发现及时性。针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拟定恰当处理措施,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完善对策研究[J].居舍,202001):135. [2]邢术博.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砖瓦,202103):93-94. [3]杨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J].砖瓦,202105):135-136.


[4]林凯凯.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18):167-168. [5]李金莲.试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36):2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44f220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