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2022-12-09 13:2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学的社会价值》,欢迎阅读!
历史学,价值,社会

第二节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有的书中所说的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

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呢?笼统地说,满足人们寻求“史鉴”和“史师”的需要就是历史学的社会价值所在。

“史鉴”和“史师”是多方面的,因此,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以下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第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实的实践。 古今中外,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我国历来有“以史为鉴”的传统。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和志士仁人都无一例外的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其中既包括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也包括个人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同周公一起辅佐周武王灭殷的召公,就告诫西周统治者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西周统治者在庆典上也念念不忘“殷鉴不远,就在夏后之世”《诗·大雅·荡》。汉初统治者把秦二世而亡作为自己的殷鉴,唐初统治者把隋二世而亡作为自己的殷鉴,都比较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比较注意爱惜民力,因而对汉唐盛世的出现起了促进作用。中国古代大史学家更是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视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司马迁

接文本素材库——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汉武帝时,仕郎中,多次随驾出巡,并奉命出使巴蜀;元封三年[108]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职,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后开始撰《史记》;天汉二年[99]为李陵败降匈奴辩护,触怒武帝,受腐刑;出狱后为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写《史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考之行事,

嵇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告诫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始皇本纪》司马光链接文本素材库——司马光[10191086],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大臣,

史学家;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举进士甲科,屡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等;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龙图阁直学士;三年,撰《通志》8卷奏呈,为英宗看重,命设局续修;宋神宗赵顼即位,擢翰林学士,命其书曰《资治通鉴》,亲自作序,俾日进读;著述除《资治通鉴》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嵇古录》《速水记闻》等)写《资治通鉴》,也是要“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进

资治通鉴表》

在古希腊,号称“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链接文本素材库——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前484

约前430],古希腊历史学家,因所著《历史》被公认为古典杰作,被誉为“历史之父”;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斯城,因参加政治斗争失利,被放逐;游历过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色雷斯和黑海北岸等地;公元前447年以外籍客民身份移居雅典,与伯里克利、索福克里斯等人过从甚密;约公元前444年,随雅典移民队移居意大利南部新建的希腊殖民地图里城,取得城邦公民资格,并在那里度过晚年;主要著作《历史》[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共9卷,15卷第28章述西亚、北非及希腊各地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从第5卷第29章起主要记述公元前478年以前几十年间希腊人与波斯人的战争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人类所达成的那些伟大成就,使之不至因年代

久远而湮没不彰,为了使希腊人和波斯人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至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参见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第167页)。另一位古希腊史家修昔底德链接文

本素材库——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401],古希腊历史学家;出生于雅典一个富有的显贵家庭;公元前424年当选为将军,时值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主要对手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烽烟正酣,修昔底德指挥一支舰队疾赴爱琴海北岸援救被斯巴达围困的安菲波里斯城,因援救不力,城陷后获罪流放20年之久,战争结束后返回雅典,不久去世;生前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历30余年,立意垂训后世,唯所记史事只迄于公元前411年,终未完稿。流传下来的书共8卷,叙事生动而富有哲理。也申


明,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没有奇闻轶事的史著,恐难引人入胜。但是如果学者们想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未来(因为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未来虽然不一定就是过去的重演,但同过去总是很相似的),从而判明这部书是有用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参见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第17-18页。

近代以来,随着直接进入历史前台的群众队伍的规模日益扩大,自觉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越来越成为群众性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如前面提到的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和美化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教科书的群众性抗议,就是鲜明的例子。而且,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科技史……等等专门史研究的开展,人们也越来越注意从那些专门领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所谓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是寻求导致国家兴衰存亡或个人成败得失的原因,也就是试图探寻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实际上可以说是探寻历史中的因果规律性。只是,那样的探寻往往只局限于凭主观的直觉去总结一些历史现象和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原因和教训,而不是从根本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探寻,因此那样分析出来的原因和总结出来的教训,往往不是很全面、很准确的,甚至还可能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错误的结论。例如,前面提到的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都认为希腊、特别是雅典实行的那种民主制度是希腊、特别是雅典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或根本保证。可是,雅典最终还是被斯巴达打败了,而希腊各城邦的民主制度最终还是不得不对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专制制度俯首称臣。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也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但它不是凭主观的直觉去总结,而是根据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分析和总结。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科学地认识过去和现在,科学地预见未来,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在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引下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才能科学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第二,“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马克思把人类的历史比作一部“历史剧”,人们既是这部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1卷,147页)把这样一部“历史剧”的真实面貌再现出来,具有巨大的伦理――审美价值。因为其中充满了各种美和丑的生动历史形象:

既有为国家、民族舍身捐躯者,也有卖国求荣者; 既有杀身成仁者,也有求生害人者; 既有富贵不能淫者,也有为富贵折腰者;

既有悲剧、喜剧人物,也有笑剧、闹剧人物……

这样一部真实的“历史剧”的伦理和审美价值,胜过舞台和屏幕上的历史剧,其原因在于它是真正发生过的。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的积极认识成果具有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格的社会价值。

数千年来,浩浩荡荡而又充满曲折回荡、激流险滩的历史长河的悲壮历程,激起几多志士仁人“继往开来”的壮志豪情。面对着它,孔子慨叹:“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苏东坡长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孙中山疾呼:“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着倡,逆之者亡”;毛泽东振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兴衰的历史关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召唤,总是唤起无数中华儿女投身到挽狂澜、谋富强、复兴中华的洪流之中,使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磨难而终能创造出五千年绵绵不断的辉煌文明。 第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715e21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