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节日饮食的区别研究性报告

2022-04-03 19: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外节日饮食的区别研究性报告》,欢迎阅读!
研究性,中外,节日,区别,饮食

中外节日饮食的区别研究性报告

中西文化历史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上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历史数千年,虽有战乱频繁、国家分裂的时期,历经多次朝代更迭,但以华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从没有中断过,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发展,可谓一脉相承。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数千年的积累,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简要回顾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的一些特点,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地中海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古希腊,古希腊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和较为成熟的形态傲立于世。希腊位于古埃及与古巴比伦两大文化的交汇处,古希腊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亚非先进文化,在结合本民族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从文艺复兴成长起来的新欧洲文化,从南欧向西欧、北欧发展和转移,并借助新大陆的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发展到了美洲大陆。希伯莱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最主要是在宗教方面。 对比两种文化: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跌荡起伏,绵延不断,是世界最古老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其发展的文化形态。这样的历史,一方面聚集了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变得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积淀了大量的文化糟粕,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西方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它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巨大进步的。又在几次断层、中心几次转移,又复兴的过程中,抛弃了许多糟粕和包袱,去掉了一些束缚与羁绊。 . 节日概说

节日形形色色,源起也各不相同,分处世界一方的中西文化,在节日方面的不同犹为显著,除了某些国际性的节日,如儿童节等,几乎没有重复的。我们的比较从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入手,将这些节日与英美国家的传统节日相比较,让学生们了解英美的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的来由,以及这些节日所体现的文化背景。既帮助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又了解了外国的风俗习惯,更加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从民俗学的观点来看,节庆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借以表达对国家、民族的感情,或对宗教的虔诚(诸如国庆节、独立节,后者如圣诞节及其他宗教节日);借以表达欢乐心情(如狂欢节、新年等);两者兼而有之(如感恩节)。在节庆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在节庆中,人们祈求繁荣、幸福,表现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执著追求;在节庆中,所有的社会成员在欢愉、和谐的气氛中同乐共庆,每个人参与集体的活动,并认同于这一集体,从而使社会凝聚力得到加强。

中国人重视精神、物质上的享受。为此,产生了专门观花灯的元宵节;以赏月色、吃月饼为主的中秋节。在元宵节上,街头巷尾家家张灯,公共场所还举行花灯比赛,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元宵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游艺活动,可谓是全民族的狂欢之夜。这些活动,一旦踏出了中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不大可能看到的。当然,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开放、热情的英美人民所享受的,充塞了巧克力和鲜花的浪漫情人节和以捉弄人、调剂生活为目的的愚人节,对于民风保守的中国人,也是无法接受的。


英美的许多节日,有着深远的宗教根源。首先,它们来源于古代欧洲的宗教活动。在古代欧洲,大多数节日都是宗教性的。英语中的“holiday”一词就来自“holyday宗教的节日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英美的一些全民性节日如新年、万圣节、圣诞节等,都可以追溯到那久远的求神祈年的古代。圣诞节,顾名思义是地地道道的宗教节日,关于耶稣诞生的故事,家喻户晓,自不待言。万圣节的习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896760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