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

2022-08-25 16: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欢迎阅读!
雨声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诗宋词有感

2007级新闻传播学院 高阳



当流逝的古典已化为一句沧桑,窗前的古道升起掩映着笑靥的夕阳,酒美梅

,人去夜未央,我在落寞里重拾久违的神伤……

——题记

柳絮池塘的淡淡清风吹散了满纸的花流水静,梨花院落的溶溶明月升起了满目的漾漾清辉。乌衣巷北的斜阳已琳琅地碎在了窗前,他乡秋夜的寒凉犹如平平仄仄的诗韵于不经意间撩拨起心底那久藏的韵致。于是,趁着这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夜晚,做一次放荡的羁旅,沉醉在这迷人的唐诗宋词的天地!

读诗词,也是在读作者的情感,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最能形象而饱满地诠释诗词给我的感受,因为流传千古的诗章,多数投胎于落魄人生边缘的文人胸中,无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是柳宗元、辛弃疾、陆游……他们一生在忧愤中谱写的诗作,都是熠熠闪耀于文学殿堂的明珠。也许人只有在边缘,精神才更加清醒,才能更理性的审视这个世界。

一、 听一脉哀愁

那潭中的光影似你薄纱轻舞的婉约。独驾一叶轻舟,想起那西亭日暮,沉醉寻归路,幸而你误入了藕花深处,不然这一抹清幽的夜色将于何人评赏?不急,撑一支长篙,轻轻扰动一潭浓如秋雨的潭影,抑或随波逐流,做一次放浪形骸的羁旅。但当金兵南下,国破家亡,易安一如风雨中的残荷,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中小心翼翼的释放着她的悲凉,双溪上的舴艋舟载不动她的哀怨,梧桐冷雨之夜又凭添了多少难赋的新愁?易安,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太多名与利的重荷,那时又有谁在意她衣衫上洗不尽的泪痕?虽说易安是哀愁的化身,但我分明听到寂寥冷雨之夜,她尚在吟唱“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国破家亡之时,她慨然而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易安,一株驻足风雨的残荷,她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哀愁,而是哀愁背后滋生的抗争与永恒。

历史的风吹过五代十国血雨腥风的天空化成一个个翩跹而舞的精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那西楼上无言的孤魂是历史难解的哀愁。山河破碎,挥泪别宫娥,从此,寂寞梧桐深院锁住了清秋,亦锁住了这落魄帝王的身,却锁不住他飞扬哀婉的凄美情思,是他将哀愁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慑人心魄,是他将亡国之君的萧瑟灵魂渲染成如此感人至深的画卷。他的哀愁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般绵远,他的哀愁是月如钩的夜晚,独上西楼的寂寥,他的哀愁是“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的苦痛,他的哀愁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叹惋。其实,我们毋须责备他,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投降是保全山河使生灵免遭杀戮最好的选择,况且当时南唐已在这风雨中摇摇欲坠,而那黄袍加身的枭雄正大声疾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所以李煜的抉择对于战火纷纷中的百姓来说,是他们所能期盼的最好结局,而这落魄帝王只能守着这深院冷雨留下七零八落的残局远去。

二、听一缕相思

明月,清风,烟柳,楼台……


一些撩人的词语仿佛一串串缠绵的音符于不经意间就跌进历史萧索的风里,吟一首哀婉衷肠的黄梅小调,弹一曲千回百转的琵琶行,我听到了杜牧冗长的相思,是生于南国春来才发的几枝红豆?是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却都不如“她”哀愁?是替人垂泪到天明的蜡烛?杜牧留下耐人寻味的故事远去,伴着那山野孤云,禅寺老僧度其残生。但我们依旧能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夜晚,卧看牵牛织女星之时品味他不时吟唱的相思。

明月高楼,流光徘徊,温庭筠笔下的思妇在窗台守候着孤独,捧起一碗明月,不知将相思寄于哪一片起舞的落花?温诗常以描写景物为主,以人或景的情态将浓浓的相思泼洒于字里行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女子独自倚在望江楼上,成千上百的帆船从眼前飘过,却总不见思念的他,脉脉无言对着那悠悠江水,又有谁能懂得这惆怅,无奈与哀怨?“星斗稀,钟鼓歇,兰露重,柳风斜”,旧欢却如梦中,春天就要远走,时光正在消逝,而流不尽的唯有相思。往事如烟似梦,难以追寻,那相依相伴缱绻于风中的落花又将跌落在哪个天涯?相思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中,在孟浩然“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的凝眸里,相思是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叹惋,是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苦痛,相思是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挚诚!

这些感人的凄美情思仿佛秋日里萧瑟的满池残荷,虽不再清香四溢,明亮鲜美,却毅然去听那风雨,只因那望不到尽头守候,那做不到黎明的残梦……

三、听一腔壮志

岁月跌跌宕宕间淹没了无数的英雄与他们的故事,唯有他们挥洒着的满腔壮志重重扣在我的心上,我至今仍旧明白不了是怎样的情怀让他们可以一吐这样撼山动地的豪壮语句。也许安逸的土壤永远滋养不了冲天的白杨,也许波澜不惊的海域永远不会有乘风破浪的舟舸,所以,我无法想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与辛酸,只能默默地怀想,默默地瞻仰,直到泪流满面……

我难以想象杜甫在写《蜀相》时是怎样的情怀,当他驻足萧索的诸葛祠堂,满目的映阶碧草,充耳的黄鹂空鸣,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感叹自己虽有满腔壮志却难以施展,“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时的他一定是热泪盈眶吧,这时的他一定是满腔忧愤吧,我只能穿透他的笔触来感受他心灵的温度,一地伤心,一地落寞。杜甫带着他的壮志伴着风雨飘摇的大唐江山,在结束中追求开始,永不停歇……

放翁,这僵卧孤村的老者,是否还在想着为国戍轮台?这身老沧州的老者是否还在梦着匹马戍梁州?这白发未除的老者是否还在吞吐着满腔豪气?这斑斑衰鬓的老者是否还在慨叹功名不信由天?放翁将自己的一生与国家兴亡系在一起,尽管他也有“红酥手,黄藤酒”般的婉约,但当国难当前,生灵涂炭,他将自己的暗愁闲思抛向一边,奔向这片抗争的火海。但英雄末路,报国无门,放翁空守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希冀,在一片落寞里远走。无论后世如何,古来功名无不在锣鼓声中隐然沉默,不变的唯有你火一样炙热得壮志,海一样博大的情怀。

听一腔壮志就是听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听一腔壮志就是听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节操;听一腔壮志就是听东坡“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听一腔壮志就是听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念……无论结局如何,英雄们已穿越千古,在历史的篇章上,在文学的殿堂里,三杯两盏淡酒浇出永恒的感动,绝世的诗词,这已足够。


漏断人静,夜已阑珊,枕着唐诗宋词,我酣然睡去,梦中疏桐挂着缺月,杨柳和着晓风,萧萧暮鼓,悠悠晨钟,我愿沉浸在这梦里,永远不要醒来……

后记:青烟袅袅,画屏晃晃,烛光灯影里谁的嘴角轻扬 氤氲晚景,古典清霜,月移花影下,无限思量……

评语:唐诗宋词是过去的文体,却是中国人永远的精神家园——那是精神自由的天地,那是自然与人和谐的空间。《留得残荷听雨声》用诗化的文字,再现了唐诗宋词的神韵,当然是上等文章。

评阅人:吴怀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b982234b35eefdc8d333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