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2022-04-01 16:1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菩萨蛮》,欢迎阅读!
菩萨

《菩萨蛮》



高二语文备课组 符文波



【教学目标】

通过对温庭筠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唐五代词在情感基调、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深入理解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有这样一位诗人,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温庭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菩萨蛮》,走近这位传奇诗人。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

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 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词名压倒诗名,而其《金荃集》亦为第一本词的别集。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多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之作。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2.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14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3.背景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三、赏析全诗

1.读词,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

——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曲卷而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出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香艳的脸腮。



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 ——“”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表现女主人公娇慵之状。

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面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此“花”当为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面并提可知。前后镜对照,脑后发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交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

最后二句写梳妆后穿着衣服,不写其动作,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鹧鸪鸟。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难堪!

“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 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四、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

——联系到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五、探究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六、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c0065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