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2022-04-05 14:06:0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即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欣赏庐山风景,导入课题,引入庐山,了解庐山,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准备。小孩子天性好玩,我抓住这一特征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游山玩水。谁听了“游山玩水”会不开心、兴奋呢?一组组庐山风光图片,迷人的风景配上优美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立刻营造出了一个无比和谐的氛围。而这一组图片由庐山风光到香炉峰景色,最后定格到瀑布。整体领略庐山风情后,把孩子们的视线定焦在庐山瀑布上。这一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庐山之间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好了铺垫。

二、揭题。

师生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我抓住课题中的“望”,让学生理解望的意思。再区分“望”与“看”的不同,让学生顺势理解这首诗是李白站在远处看庐山的瀑布。

三、初读导入,自主识字,把古诗读正确.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区分“炉”与“庐”字。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


引导学生重点比较这两个字的字形,让学生掌握区分形近字的方法。

四、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学生会读了诗句并读正确了,这只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因此,第二步读,就要指导孩子们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本教学环节通指名读、比赛读等形式,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以及正确朗诵诗歌的技巧。

五、想象画面,读出韵味。

这一教学环节,我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既是将文字还原为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更进一步通过想象画面来体验诗句的意境美。由此,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把诗的意境读出来。这一遍朗读,才能读出诗之韵味。

七、熟读成诵。

背诵全诗,是本课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经过初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等多个环节,一遍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读之后,大部分同学应该已能背诵,教学重点落实了。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我将诗句经过反复读分为作者看到的和联想到的,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ccafe1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