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词性变化

2022-08-25 16: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文中词性变化》,欢迎阅读!
中词,古文,变化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2本是名词,函陵前,活用为动词,驻扎的意思,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5 左右欲刃相如 (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之后,宾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变为动词,意思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讲。


三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例1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2中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3中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张良,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善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判断方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字、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1、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屈原列传》

2 吊有忧,贺有喜。 《勾践灭吴》 3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

分析:例1本是动词,这里用来作兼语,是听力,听觉的意思。活用为名词。例2忧、喜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在动词后作宾语,活用为名词,是忧愁的事;高兴的的意思。3本是动词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到的人4中前一个圣、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主语,活用为名词,是圣人,愚人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1、标志: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

2、语法分析: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e56052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