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2022-04-19 00:11: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欢迎阅读!
离愁别绪,诗歌,表达,古代,常见

送别诗

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其内容主要有: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除以上所提到的,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都是其中的佳作。离别是悲哀的,但是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在感伤之外,有些更充满了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

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等。宋人的送别词可以分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而后者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如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等,这些词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唐宋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长亭、南浦、柳岸、谢亭、灞桥:送别之地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悠悠愁绪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烟波:离别后的心情 飞蓬、孤蓬:孤寂、孤独的样子

吹笛、吹箫、吹笙:传达离别之苦(或相思之情,内心的孤寂)

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二)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三)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1 如何理解"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的""字。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①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2下面几首送别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一)1.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1.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三)1.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答: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四)1.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因此,如


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

2.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有江水悠悠。表现了无限思念之情。

(五)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的鉴赏,具体而言是对“寓情于景”手法的分析与理解。A项诗句是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重在表达怀古之情,作品再现荆轲上路情景时以写人的情态为主,易水只是点出送别地点,并非眼前实景。C项诗句是贾至的《送夏侯参军赴广州》,重在强调路途遥远,讯息难通,表达送别时对于永无见期的伤感,并无景物描写。D.项诗句是朱庆馀的《送陈标》,由离别饯行入笔,发出声声叮咛,愿对方一路珍重,重在表达牵挂之情,也无景物描写。B.项诗句——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竹林、古寺、钟声、斜阳、青山、有声有色,意境和谐,离别的眷恋之情寄寓其中。这便是正确选项。将问题中涉及的理论在具体作品中找到落脚点(对于本题而言即何处是景、何处言情),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e801f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