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背景资料简历简介

2022-04-30 18:0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背景资料简历简介》,欢迎阅读!
孔子,背景,简历,简介,资料



孔子简介

姓名 民族

个人概况

出生 日期

个人背景

551928 (农历八月廿七)

逝世 日期

479411 (农历二月D

孔子,名丘,字仲尼 汉族

国籍 出生地

中国(春秋时期鲁国) 曲阜尼山(今山东济宁曲阜)

哲学豕、政治豕和教育豕和思想豕

其他信息 信仰 儒学 祖籍 宋国(今河南冏丘)

主要著作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1.发愤怎食,乐以忘忧;

性格特点

3.学而小厌,诲人不倦

弟子



2.安贫乐道; 4.

直道而行;

5.

与人为善;

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一)基本信息

(二)经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30 岁时,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35 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 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 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 52 54

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 年,四方皆则之”

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鲁、齐夹谷之会, 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 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

齐景公欲威胁 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 和好,并将郛、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到三家大夫的 反对,未能成功。

55 岁时,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 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 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者七十二






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 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 称道。他先后删〈〈诗》、

〈〈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

〈〈易》,

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三)孔子名言:

一、孔子劝学名言

1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而好学,不耻下问。

5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 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 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二、 孔子做人名言

1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 所不欲,匆施于人。 3 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 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 不同,不相为谋。

8 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 学礼,无以立。 10 礼之用,和为贵。 三、 孔子人生名言

1 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 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 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 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 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9 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58ebef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