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用法

2022-04-02 06:0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之字用法》,欢迎阅读!
用法

“之”字的用法:

一、用作动词, 译为“到”“往”“去”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辍耕之垄上。 3、吾欲之南海。 二、用作代词

(一)代人: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之:代蒋氏)

(二)代事: 1、毒之乎?(之:这,这件事,指“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

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这件事。

(三)代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之:代毒蛇) (四)指示代词:译作 这样的

1、径流之大。

三、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构成主谓结构的短语充当句子的成分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3、吏之来吾乡。

(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1 孔子云:“何陋之有?” 2 宋何罪之有?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闻百道,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四)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五)补足音节的作用。用在时间词等一些形容词后。 1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之”字用法口诀

之字用法辨仔细,词性三类要熟记。

一作动词好处理,译作到往最相宜。

二作代词用途广,代人代事代自己。 三作助词最复杂,十有八九不翻译,


结构助词译作的,宾语前置作标志; 后置定语作标志,这种用法可不译, 主谓之间无实义,凑足音节表语气。 一、解释句中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辍耕之陇上。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奉之弥繁。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4、侵之愈急。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5、子孙视之不甚惜。 鸟兽,往往有得。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7、顷之,烟炎张天。 7、汝识之乎? 18、蚓无爪牙之利。 8、可以知之矣。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22、夫晋,何厌之有。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二、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三、判断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参考答案

一、12动词……3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三、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5b3f77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