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与诗人亦可成知己

2023-02-13 20:3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君王与诗人亦可成知己》,欢迎阅读!
可成,君王,诗人,知己

君王与诗人亦可成知己--唐宣宗《吊白居易》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备课素材 2010-01-17 20:57:15 阅读1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宣宗李忱即位(公元847年)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了。于是,唐宣宗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也属凤毛麟角。由此可见唐宣

宗李忱对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对其诗的喜爱,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

白居易当然也是官员,但宣宗完全是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诗中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生涯,称赞其作品的通俗易懂和广为人知,也表露了对这位名满天下的诗人惋惜和悼念之情。在当时

诗人能获此殊荣,也可含笑于九泉了。

唐宣宗是爱才的,爱的就是白居易这样的杰出人才。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对比之下,唐宣宗对那些目无法纪、仗势凌人、欺压无辜的所谓“人才”是毫不留情的。例如,有个乐工叫罗程,善于演奏琵琶,宣宗通晓音律,很喜欢他。但是,罗程恃才横暴,以小故杀人,被捕入狱。有些乐工罗拜于庭对唐宣宗哭诉道:“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得复奉宴游矣!”唐宣宗果断地回答:“汝曹所惜者罗程;朕所惜者高祖、唐宗法。”于是还是把罗程处以死刑。不仅如此,唐宣宗对亲属也不姑息。其舅郑光为节度使,唐宣宗与郑光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宣宗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由于宣宗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

恭谨节俭,后人称他为“小太宗”。

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缀玉,文章字字如缀玉;联珠,诗歌象珍珠串联。“缀玉联珠”是比喻白居易一生留下了大量优美动人的诗文佳作,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病死于846年,说他有六十年的创作生涯是实写。“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人们称李白为“诗仙”,仔细想起来,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令人注目的大诗人,

称白居易为“诗仙”也可以理解和接受。

“谁教冥路作诗仙”一句其悲可见,其哀可闻。唐宣宗是说,对于这位世间不可多得的诗仙,我敬重不够、仰慕不够呀!你怎么就突然间走到冥路上去了呢?读到这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

正眼含热泪,仰望长天,低声呼唤,令人感动。

诗的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唉!浮云、造化也没有办法挽留住白乐天了,他永远地去了,我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只有扼腕长叹罢了。白居易先后在杭州、苏州任刺史,增筑湖堤,蓄水灌田;疏浚水井,以利饮用。他的政绩为世人所知,离苏州时,“郡中士民涕泣相送”。后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尚书。但晚年不得志。58岁时定居洛阳。正要重用他时,得知他仙逝,这对宣宗来说,是出乎意料的悲痛。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接下来的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涵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悦耳。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而只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我们知道,《长恨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长恨”是它的主题。叙事、写景、抒情,和谐地结合,回环往复,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琵琶行》和《长恨歌》各具特色。它们一直传诵国内外,“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琵琶行》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也抒发了

作者的“天涯沦落之恨”(见洪迈《容斋随笔》卷七)。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白居易著作《白氏文集》收诗文3800篇,成75卷。传世名篇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如《卖炭翁》《观刈麦》《轻肥》几乎家喻户晓。他的《策林》75篇纵论天下大事,内容切实,见解精辟;他的《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批评文学的重要文献;他的《草堂记》《冷泉亭记》

等,写景状物,旨趣隽永,历来为人重视。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

了白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6e99a6551810a6f52486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