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乐府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2022-12-23 19: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汉乐府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欢迎阅读!
新乐府,乐府,影响,运动

学号:******* 姓名:*****

论汉乐府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前言

《诗经》之后,乐府诗歌兴起。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和《诗经》相通,郑樵在《通志》中说到“诗者,人心之乐也,不以世之污隆而存亡。”正是这种关注现实针砭时弊的写作精神及艺术特色,对唐代新乐府运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何谓乐府

张建业1997年,第二章,页33指出“乐府”最早并不指诗歌,“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指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诗歌则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入乐而保留下来的民间诗歌。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以李延年为协律都督,制作国家典礼音乐搜集大量民间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统治者采诗的目的是“观风俗,知薄厚,了解民情,作为加强政治统治的借鉴。

乐府诗歌发展到唐代,除了依旧题写作的乐府诗,还出现了新题乐府诗歌,仿照乐府诗歌的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

二、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乐府诗歌对唐代新乐府运动影响最深远的便是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乐府诗歌的精髓。

首先,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写实精神。就像《诗经》中《国风》的部分一样,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例如反映人伦关系与家庭境遇之作,《孤儿行》《东门行》《妇病行》等,具体深刻的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

其次,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例如《妇病行》中讲述的是一位妇人临终时对丈夫的嘱托,语言和文字上没有经过锤炼,只是朴实真实的表达临终遗言。

再次,乐府诗歌保存了民间生动活泼、朴实无华之语言。例如,《东门行》《长歌行》等,仿佛日常口语实录。

最后,奠定了社会讽喻诗传统。汉乐府之题旨与题材,一再为后世文人模拟或借题发挥。

三、具体分析汉乐府对唐新乐府运动产生的影响

新乐府运动的产生缘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学发展方面,经过盛唐诗歌的繁荣之后,中唐诗人开始摸索新的创作范式,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这篇序文揭示了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纲领。

从目的上看,庄蕙绮(2006年,第三章)认为新乐府运动是为了将社会下层重大、敏感问题借由诗歌委婉的表达,希望君王得知,与汉代乐府诗歌有着相同的作用,希望君主通过诗歌了解民情和社会底层动态。

从内容上看,与汉乐府的写实精神一脉相承,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同时也注重叙事手法,诗歌大多有故事情节。例如,白居易的《杜陵叟》《卖炭翁》,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都是直接描写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为他们的悲惨命运鸣不平;白居易的《缭绫》《红线毯》《重赋》《轻肥》等,直接斥责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并从中反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除了继承乐府的写实精神,也继承了讽喻诗的传统,内容上大多针砭时弊,语言讽刺犀利,乔力(2009年,第一章,页55)指出,唐代诗人用乐府称名他们的讽喻诗,是侧重表明他们对汉乐府“缘事”精神的继承,乐府在唐代并非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加以提倡。

从语言上看,新乐府运动发扬汉乐府质朴语言风格,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白居易在创作诗歌时,总是会把自己创作的诗歌读给老妇人听,以此来检验自己诗歌的语言是否明白如话。例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

结语

新乐府运动是在唐代中期,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所产生的,虽然诗歌题目与汉乐府不同,对汉乐府的旧题就行更改,同时在内容上也不再注重是否可以入乐,但是,对于汉乐府的写实精神、叙事成分、质朴的民间语言,讽刺的诗风都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新乐府运动是在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上创作新的诗歌范式,发扬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髓,推动了唐代诗歌风格的转变和发展。

都说历史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文学也是这样的,在不同时期,会有相同的诗风和主张,就像汉乐府和唐新乐府运动一样,一汉一唐,同是“乐府”诗歌,在文学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骆玉明(2010年)。简明中国文学史。香港:三联书店。

乔力(2009年)。打开中国文学史之诗歌。台北县汐止市:培育文化。 张建业(1997年)。中国诗歌史。台北市:文津。

庄蕙绮(2006年)。中唐诗歌的美学意涵。台北市:新文丰。 郑樵《通志》

从百度知道中可以查询到《新乐府序》原文(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971182.html 从百科搜索中可以获得新乐府诗歌作品(http://baike.so.com/doc/6241860.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93879fa58da0116d1749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