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静待花开

2022-03-26 15:1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静待花开》,欢迎阅读!
花开,家庭教育,境界,最高,就是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静待花开

一个人的成长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感悟,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在教育目标上要达成共识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先就教育目标达成共识,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教育标,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随随便便不经努力就实现了,在制定教育目标时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依据孩子的兴趣取向和能力特长跟孩子探讨人生规划。目标的实现应该是经过孩子的努力有实现得可能,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也实现不了,孩子的自尊心就有可能受挫,所以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必须切实可行,需要经过家长的缜密思考。在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适时的给予孩子鼓励。 2.在教育理念上,要同步并形成合力。

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是当家长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有些家长总想让孩子“规规矩矩”,总想把他们变成个“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往往造成两代人的隔阂。“将心比心”,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会好得多。教育中有一个现象,叫做“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观点离孩子很远,不容易被孩子接受;你的观点和孩子相近,孩子自然容易接受。因此,家长要先降低标准,找到与孩子相近的地方进行疏导。这就如同上台阶,你想把孩子拉上台阶,你先要走下去,贴近孩子之后再把他拉上来。如果你和孩子相距甚远,孩子往往很难向你靠拢。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重视孩子的意见,就可以嘲笑孩子思想和行为的幼稚,在孩子的心里他们的意见和行为是重要、需要别人尊重的。父母的言行要合拍,要求一致不能出现爸爸禁止的东西而妈妈却鼓励孩子做的事情。

有的孩子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就找伙伴或其他信赖的人说一说,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自己的支持、理解、排忧,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家长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或表示厌烦,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弄不好,孩子从此会关闭心扉。 3.在教育手段上要刚柔互补

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阴阳平衡,一定要防止家庭教育中“阴盛阳衰”的现象。一个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自古“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极大的错误。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必须要一致,双方都主动教育子女,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都很上心,才不敢钻空子。 从婴儿时期的喂养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的是一系列的女性教育哪还会有阳刚之气?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教育孩子的手段上方面,不要觉得你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真心的就一定要有所收获。其实在家庭教育过程更应该讲究手段和策略。比如在有些特定的时候,


父母可以采用黑脸红脸的方式来达成自己设定的教育目标。家长必须准确理解、细心体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刚与柔的辩证关系。用得好,许多棘手的矛盾便能迎刃而解;用得不好,则会使矛盾积累、扩散和激化,最终不可收拾。刚柔如何相济?俗话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方要采取严厉批评的姿态,给他个下马威,而另一方随后采取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孩子在思想上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想法改正。 4.家庭教育的极致就是要做到不教而教 家长们总是期待着教诲能够立竿见影,却往往事与愿违。家长要切记“三分教诲,七分等待”。三分教诲,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七分等待,是指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如果急躁,便会与孩子产生矛盾。教育有时需要等待,需要孩子亲身体验,甚至需要走些弯路,摔几个跟头。孩子成人成才,更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应该有耐心,谈话后不要急于让孩子表态,要让孩子回去想一想。当时马上表态、认错往往是假的。经过思想的矛盾斗争,才会有真正的认识。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不是批评斥责,不是强制惩罚,而是淡化教育痕迹,让受教育者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潜移默化。不教而教,就是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使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总之,子女的健康成长,这对于我们做父母来说,是长期而又伟大的事业,正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生活充满热爱,个性品质健康向上,思想感情积极热情,观念信仰正确得体,风俗习惯有趣活跃,便会使孩子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之中,造就孩子的良好个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9bf20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